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2日訊 “3,2,1,起飛……”近日,隨著無人機飛手楊秀世按下啟動鍵,國內農業領域領先智慧農機XP2020型無人機在平度田埂上飛起。據楊秀世介紹,科技改變了農民的田間管理方式,完成了由手拿噴霧劑到起飛無人機的轉變,“我只需要在手機APP上設定好噴灑面積、飛行高度、畝均噴藥數即可,剩下的完全交給它就行了。”楊秀世笑著告訴記者,從農業管護來看,平時人力一天噴灑化肥30畝,而載重20KG農藥的無人機半天可達到800畝,相當于人力的50倍。并且,由于無人機噴灑農藥均勻、高效,比以前可增產20%。




無人機給人帶來的固有印象便是植保,然而在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推動下無人機的功能得以進一步延伸,據山東國本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秦凱介紹,無人機還搭載了AI處方圖技術,從不同高度對作為成像,從反饋回的影像可以計算出哪些作物病蟲害概率大、哪些作物需要補苗。

穿梭于果蔬田的無人運輸車沿著固定的軌道循環從“頭部”兩側伸出的“觸角”出噴出霧化化肥,這是觀海新聞記者在平度果園看到的一幕。據廣州極飛學院負責人劉橋介紹,該無人運輸車是國內首款全自動無人運輸車,內倉放置2塊電池,噴藥工作量相當于8個成年人。在數據賦能下,運輸車集運輸、霧化、稱重、采摘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既節省了人力成本又促農增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英歌)
責任編輯:馬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