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飲食和運動生活習慣 揪出行為偏差是兒童減肥關鍵
近日,2021年青島市中小學超體重學生健康夏令營,在連續第六年發布招募后,再次引來孩子和家長們的關注。這項特別的夏令營里,你將看到多名小胖孩,他們將通過每天的有氧訓練、減脂、體育技能等揮汗如雨,通過學習健康教育課程、良好生活習慣等改變那些讓自己不知不覺“胖起來”的困擾。小時候覺得胖是可愛,但隨著胖演變成“肥胖癥患者”,孩子為此痛苦不堪,家長也后悔不已。
近日,青島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徐倩就收治了多例低齡肥胖癥患者,有的5歲孩童體重就達到了40多公斤,并伴有脂肪肝、高血壓、高血脂和Ⅱ型糖尿病等疾病。 “兒童期超重肥胖不僅會損害當前的健康狀況,還會導致成年期一些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徐倩提醒,很多肥胖癥兒童患者都缺乏關愛和陪伴,假期不能讓孩子暴飲暴食,也不能往老人那兒一送,放任不管。
★名醫檔案

徐倩 青島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博士,青島市醫學會糖尿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醫學會骨質疏松與骨礦鹽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糖尿病、甲狀腺、肥胖、痛風等疾病的診治。近年來主持課題2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SCI收錄3篇。
坐診時間:周五上午內分泌專家門診,下午減重專家門診
成長煩惱
小胖孩多缺乏關注和關愛
上初中的瀚瀚(化名)今年15歲,當同學們輕松跑跳時,他卻因為身材苦惱不已。從小是個“小吃貨”的他,174cm的身高,體重足足有80.1公斤。因為長得胖嘟嘟,他常常受到同學嘲笑,正在青春期的他感到自卑、孤獨。加上學業壓力增大,瀚瀚更依賴垃圾食品、愛喝甜飲料。時間一長,肥胖加重,瀚瀚還出現了乏力、疲勞、疼痛等癥狀。當家人帶他來到醫院就診后發現,年僅15歲的他竟有“重度脂肪肝、肝纖維化2期,空腹胰島素高,肌酐和尿酸異常”等多項健康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罪魁禍首都指向了“肥胖”。瀚瀚和家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便帶著瀚瀚進行專業減重,在專業營養醫師的指導下,三個月,瀚瀚瘦了11.5公斤,脂肪肝消失了,空腹胰島素和尿酸都降下來了,人也自信、開朗起來,身高還長高了。
徐倩指出,瀚瀚是幸運的,在科學正確的治療下逐漸恢復了健康。但還有很多家長雖然也對孩子超重很在意,卻盲目介入“幫倒忙”。例如近日一個母親走進診室,她從假期一開始時,為了阻止孩子發胖,停了孩子的肉食和牛奶,還要求他超負荷運動,孩子不僅沒有減一點體重,十幾天過去膝蓋還經常酸痛難忍。也有家長對孩子的肥胖進行指責,造成孩子情緒出現問題,如有家長在看病過程中一直指責孩子吃得多、不動彈,孩子則一聲不吭地掉眼淚……“肥胖癥兒童患者一般都很缺乏關愛。 ”徐倩希望,與其“事后諸葛亮”,家長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比如,當孩子食欲大增、不愛運動、短期內體重增加過快,性格出現自卑時,就要盡快就醫。對孩子多一些關愛,就能及時發現孩子成長發育中的問題。
數字背后
兒童肥胖患者越來越多
2016年4月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研究收集了從1975年到2014年的數據,研究顯示,全球肥胖人數從1975年的1.05億上升至2014年的6.41億,中國的肥胖人數居全球首位,中國的男性肥胖人數為4320萬人,女性肥胖人數為4640萬人。在這個不斷增長的群體中,兒童肥胖群體也在持續增加,肥胖日趨低齡化。徐倩回憶,在自己的童年時代,物質相對不是那么豐富,身邊肥胖的人并不太常見,等自己有了孩子后,她發現越來越多的小孩都超重了。
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曾發布數據,目前中國有12%的兒童超重。中國已經出現肥胖日趨低齡化、青少年肥胖率持續增長等特征。 《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也曾發表一項對山東省為期29年的肥胖跟蹤調查,研究對象是1985-2014年間山東省一地的在校生。報告顯示,29年間,超重的男孩比例從0.7%增加到了16.4%,女孩的超重比例則從1.5%增長到了將近14%。在進入治療環節的肥胖癥患者中,80%以上的群體需要生活干預、藥物治療、運動康復等形式治療,體重可以下降20—60斤。僅2018年,全國范圍內的三甲醫院就有多家開設了肥胖門診,這背后是肥胖癥患者的不斷增加。

小胖孩越來越多,減肥方式要科學。資料圖片
科學治療
根據病因選擇治療方式
“肥胖兒童由于脂肪量的增加,可能導致脂肪細胞產生的雌二醇增加,刺激骨骼發育,使骨齡超前,影響成年身高。此外,肥胖也會影響青春期激素水平,使性發育提前。女孩肥胖亦可能導致初潮后月經紊亂的風險升高,成年期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病率增高。”徐倩分析,肥胖的小兒容易患下呼吸道感染、睡眠呼吸暫停等;重度易患皮膚感染如疥瘡、間擦疹和黑色棘皮癥等;嚴重肥胖者心肺功能、肝功能可受到損害。同時,肥胖的兒童與體重正常的同齡人相比,超重、肥胖兒童患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痛風、脂肪肝等疾病的風險會更高。“肥胖引起心理問題的兒童也很常見,并且對兒童智力有一定影響。”因此,徐倩提醒,家長一定不要有:孩子長得胖乎乎才健康,一定想方設法讓孩子吃好喝好的想法。從健康角度來看,胖娃可能背負著相當多的健康隱患。
“暑假最明顯的是,孩子們久坐少動的概率增加,比如假期玩電子游戲、使用平板電腦、看電視等。同時,暑假睡眠、飲食等習慣也可能發生改變,導致一個假期多出很多小胖孩。”徐倩告訴記者,兒童肥胖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除了營養過剩及少動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單純肥胖外,還有一部分是由于內分泌或其他疾病導致的,也稱為病理性肥胖。所以,肥胖患者病因診斷尤為重要,首先要明確是否存在內分泌疾病,根據病因選擇適當治療方法,不能盲目做不正規的“減肥治療”。
★專家建議
觀念+行動 防控肥胖更有效
假期避免暴飲暴食
兒童肥胖最重要的是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因此,應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和增加運動來減重。飲食上,應膳食結構合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規律,定時定量,進餐時細嚼慢咽。早餐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可以選擇能量適中、飽腹感強的雜糧、薯類作為主食,同時蔬菜水果多樣化,以及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另外,應少量多次,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零食,可以將水果、能生吃的新鮮蔬菜、奶類、堅果等作為零食,在兩餐之間少量食用。油炸、高鹽、高糖的食品不宜做零食,更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不飲碳酸類或含糖飲料。此外,應避免暴飲暴食,也要避免盲目節食,不采用極端的方式減重。
多做家務多運動
肥胖兒童應在合理控制飲食的基礎上,增強體育運動。應保證每天30-6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跳繩、游泳、跳舞、球類運動等。同時,要減少久坐行為,課間10分鐘應離開座位去做身體活動,課外作業每做40分鐘,就應活動10分鐘。每日看電視、玩電子游戲的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不躺著看書、看電子產品等。另外,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周末、假日作息時間也應規律,早睡早起,不睡懶覺。
正確觀念宣講普及
假期里,很多祖輩們擔起了照顧孩子的重任,那么傳遞“少給孩子吃高熱量東西”的觀點就非常重要。徐倩提醒,雖然肥胖人群越來越多,但很多人卻對肥胖的危害沒有概念,還是應該從學校乃至社區開始防控,尤其糾正老人們認為“胖是富態”的觀念。
而對那些已經肥胖的孩子,要避免陷入減肥誤區。 “這個階段就主要是醫生的責任了,要做的是通過有效治療幫助患者。 ”據悉,目前還沒有適用于12歲以下的減肥藥,而且臨床上也不主張兒童使用藥物。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