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對”卡奧斯,老牌企業跟上“快節奏”
即墨區推動“十大雙跨平臺”對企業一對一改造,打造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

■瑞華公司改造后的數字化車間。 王 濤 攝
數字化轉型,首先要實現經濟的數字化;經濟的數字化,意味著生產、流通、消費領域中各條產業鏈的數字化,這正是工業互聯網的領域,也是青島的優勢領域。
作為全國首個“互聯網+”中小企業示范區,即墨區一直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切入點、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重要抓手,不斷推動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升級。目前,全區已組織5000余家企業入駐卡奧斯平臺。
圍繞更好地服務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即墨區創新思路打法,推動工業互聯網工作不斷實現新突破。不久前,即墨區出臺了《關于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大工業互聯網發展支持力度,吸引要素資源加速匯聚,打造多源開放應用場景,培育活躍繁榮產業生態,制定了“十大雙跨平臺”對企業一對一示范改造。
老牌服裝企業“結對”卡奧斯
年前同海爾卡奧斯簽訂的合作協議,年后正月初八開始動工改造,目前,系統改造已完成硬件的80%、軟件的40%,6月初整個系統聯動聯調,7月底完成測試。作為“十大雙跨平臺”工業互聯網示范企業改造的受益者,青島瑞華集團有限公司是位于即墨科技創新園內的一家老牌服裝企業,連日來,企業正忙著推進數字化智能改造。
數字化改造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改造后,整個生產效率提高20%,日產能達到12000件,產品生產周期由原來20天減少到7天、設備利用率提高20%、管理效率提高30%以上……”青島瑞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紅升用一組數據給出解答。
走進預準備車間,公司新上的模板機正在不停運轉。“這個工序以前靠人工完成,對工人的技術要求非常高,而培養一個熟練工至少需要半年。”程紅升說,如今,只要輸入數據,操作人員輕輕一摁按鈕,開帶、貼片、勾領子等工序就會瞬間自動完成,而且保證質量。
在縫紉環節,流水線的前端設置了一段大型顯示屏,上面顯示了目標任務數和實際完成數,數據不需要人為統計,而是靠系統自動完成。“由于每個工人的熟練程度不同,傳統的流水線容易造成產品積壓,而改造后,采用了吊掛式流水線,系統會自動分配生產任務。”程紅升說。
“系統采用的RFID芯片,相當于給每件待生產的衣服配備了一個身份證。”程紅升說,生產過程中,系統通過掃描芯片,就會做出相應操作,芯片不僅記錄每個環節的信息,而且通過信息追溯、分析,還能做出優化方案。以包裝分揀環節為例,衣服的尺碼、顏色,以往這些都要靠人工分揀,費時費力。有了RFID芯片,掃碼識別信息后,不同顏色、尺碼的衣服就會自動分類,然后進入全自動流水線。生產結束后,芯片就會被摘下回收利用。
瑞華公司主要從事印染、梭織服裝、針織、水洗服裝、環保設備的生產銷售、國際貿易服務活動,產品主要銷往歐美、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受疫情影響,企業開始出口轉內銷,而減少庫存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系統改造升級后,將原來的‘大流水’作業轉換成現在的‘小流水’作業,實現‘小單快返’單件流水定制作業,一單的時間也由原來的20天至25天,縮短到現在的10天到15天。”程紅升說。
年內新增105家改造企業
紡織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比較傳統,如何升級改造成為智能工廠?實際上,2013年瑞華集團就開始了自己的“工業互聯”改造旅程。而與海爾卡奧斯的合作,通過改造后實施大數據平臺化的運營模式,實現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有機結合,讓企業真正成為了數字化智能制造工廠。
卡奧斯不是簡單的機器換人、設備連接、交易撮合,而是開放的多邊交互共創共享平臺,它可以實現跨行業、跨領域“雙跨”快速協同。“利用卡奧斯平臺信息,企業可以共享上下游資源,有效降低從面料采購到產品交易各個環節的時間和成本。”程紅升說。
瑞華公司數字智能工廠改造方案,只是即墨“十大雙跨平臺”結對改造示范項目的一個縮影。即墨區發揮全國首家“工業互聯網融合共贏體”資源匯聚、技術賦能作用,推動海爾卡奧斯、華為、阿里等國內十大“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優質服務商與轄區優質工業企業結對進行工業互聯網改造,打造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輻射帶動更多的企業實施工業互聯網改造。目前,示范項目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所有項目力爭今年10月底完成改造。
借助工業互聯網融合共贏體,即墨區計劃年內再對105家企業實施工業互聯網改造。在加速企業“觸網”的同時,即墨區也在不斷加快5G等基礎設施建設、“工業賦能”場景發布,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場景培育。
在2020年全區已建成1033處5G基站的基礎上,2021年底前計劃再建成600處以上,面向即墨全域各個街道及功能區,進一步增大主城區范圍覆蓋密度,新覆蓋龍山、移風、田橫鎮等區域,逐步完善經濟開發區、鰲山、溫泉、北安區域;繼續發布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250個以上,推動新模式、新技術、新方案等在實體工廠場景中的實踐應用。(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濤 通訊員 鄒 佳)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