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14日訊 健康的身心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最基本保障,生存教育是最基礎的兜底教育。生存教育的忽視和體系的缺失,導致中小學生(學前兒童)生存意識淡薄和生存技能欠缺。為提升全市學生生存意識和生存技能,近日,青島市教育局印發《青島市中小學(幼兒園)生存教育指導意見》,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系統開展生存教育。爭取利用三年時間構建起從幼兒園到高中全覆蓋的學校生存教育體系,切實提高學生的生存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
生存教育就是通過開展與生命保護和社會生存相關的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向學生系統傳授生存知識,培養學生生存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存觀念,幫助學生提升生存意志、增強生存本領。
生存教育以人為本,身心兼顧。突出學生是生存教育的主體,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要求,以實踐性教學為主要開展方式,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感悟、豐富體驗、學到知識、形成技能、掌握能力、樹立觀念。既注重學生生存技能的鍛煉,又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將可能對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和風險隱患全部納入生存教育體系。
生存教育因地制宜,分層實施。體現區域、學段和學校特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分學段、分主題開展與各學段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的生存教育活動,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學以游戲和模擬為主,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高中以體驗和辨析為主。
生存教育還將整合資源,統籌推進。健全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強化政府、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相結合的生存教育合力。整合管理資源、教師資源、課程資源、活動資源、環境資源,使各種教育資源既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又優勢互補、互為延伸,共同為開展生存教育提供保障。
我市還將開發生存教育課程。以中小學(幼兒園)生存教育技能標準體系為基礎,從生存意識、理論知識、技能學習等維度,以社會安全、公共衛生、意外傷害、網絡信息安全、自然災害、人防安全等內容為重點,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生活范圍、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開發覆蓋幼兒園到高中的中小學(幼兒園)生存教育地方課程,系統傳授生存知識技能。鼓勵各區市、學校根據自身特點開發生存教育校本課程。中小學(幼兒園)每學期安排不少于6課時的專門課時開展生存教育。實施生存教育學科滲透行動,加強生存教育與各學科教育的融合,引導教師挖掘本學科與生存教育相關的知識點,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存教育內容。豐富生存教育活動方式,開展好學生應急體驗,舉辦生存技能大賽,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增加生存教育內容。(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