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開羅9月7日電 截至目前,中東地區(qū)新冠確診病例已超200萬,仍未見拐點。“帶疫解封”是地區(qū)內(nèi)多數(shù)國家當下的選擇。各國學校有的剛剛開學,有的計劃復課,也有的在觀望。
利比亞的黎波里女子中學校長法蒂·哈里里感慨萬分:多年動蕩期間尚有一方土地安放課桌,一場新冠疫情卻硬生生把孩子與校園隔開半年多。
肆虐的病毒與戰(zhàn)火一樣殘酷無情。
土耳其:“第一次站在沒有學生的教室”
8月31日,土耳其全國的學校廣播里響起國歌,標志著新學年的開始。
土耳其教育部長齊亞·塞爾丘克在首都安卡拉一所小學里親自敲鐘,慶祝新學年開始。
“新學年開始之際,我第一次站在沒有學生的教室里,這令人難受。但只要新冠感染風險存在,我們就不能讓學生返校。”塞爾丘說。
土耳其教育部8月31日決定,讓數(shù)百萬學生在家中接受遠程教育,這一計劃將持續(xù)到9月18日。從9月21日起,將逐步開始室內(nèi)授課,并重新安排課程表,減少同時在教室的學生人數(shù),室內(nèi)授課和遠程教育將交替進行。
8月6日,在土耳其安卡拉,一名母親為孩子戴上口罩。新華社發(fā)
在一些省份,當?shù)卣O立了遠程教育中心,幫助家中不能上網(wǎng)的學生參加線上課程。此外,校園內(nèi)早已開始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
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所有人都嚴陣以待。
以色列:書包里多了口罩和消毒液
以色列9月1日正式開啟新學年,全國200多萬學生背起書包走進校園。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需要佩戴口罩上學。
學生家長拉哈夫告訴記者,他和妻子給兩個女兒的書包里放了口罩和酒精消毒液,并囑咐她們戴好口罩。盡管如此,他們還是很擔心孩子們在學校是否足夠安全。
這是9月1日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一所小學外拍攝的學生。新華社發(fā)
根據(jù)以色列教育部公布的“安全學習”計劃,為了控制疫情,全國3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采取小組學習的方式,并在校園里保持社交距離,每周各小組輪轉(zhuǎn)到校和在線學習。
敘利亞:要靠學習改變命運
敘利亞原定9月1日開學,但由于疫情持續(xù)蔓延,政府兩次推遲開學至9月13日,并要求各學校在新學年加強疫情防控。
7歲半的瑪拉是個性格活潑的小姑娘,就讀于大馬士革一所私立國際學校。爸爸邁馬里是一名攝像師,媽媽全職在家照顧女兒。比起大多數(shù)敘利亞孩子,瑪拉的家境還算優(yōu)渥。
敘利亞女孩瑪拉正在上私立學校的線上課程。新華社發(fā)
疫情期間,瑪拉的私立學校進行線上授課,小班制教學使老師基本能兼顧每個學生。但大多數(shù)公立學校無法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在線教育。為此,敘利亞教育部制作了各年級教學視頻,每天通過國家電視臺面向全國學生播放。
對于瑪拉開學后如何做好防疫,爸爸邁馬里有些不安。為了讓調(diào)皮的瑪拉喜歡戴口罩,邁馬里專門給她定制了印有名字的花口罩,還不厭其煩地囑咐女兒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邁馬里希望這一代兒童靠勤奮學習改變自己和國家的命運。他說,敘利亞的經(jīng)濟每況愈下,生活成本高企,為了給瑪拉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自己需要更加賣力地工作。
加沙:“太多家庭面臨困難”
狹小的加沙地帶擁擠著近兩百萬人口,其中75%屬于難民。加之與以色列的緊張局勢未能緩和,防疫難度可想而知。加沙剛開學三周就決定再次停課直至另行通知。
8月26日,一名女孩走在空曠的加沙城街頭。新華社發(fā)
居住在加沙北部貝特拉希亞鎮(zhèn)的伊哈拉斯·穆罕默德每天要抽一兩個小時輔導她的弟弟妹妹。“我正在嘗試教他們基本科目,例如阿拉伯語、英語和數(shù)學。”她說。
加沙停電頻繁,網(wǎng)絡服務差,大多數(shù)人無法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更不要說在線學習。因此,讓孩子們在家上網(wǎng)課并不容易。
“除了電力短缺外,我的三個孩子沒有足夠的智能手機來學習,我也很難跟上他們的課程進度。”一位名叫哈拉的母親抱怨道。
據(jù)統(tǒng)計,加沙地帶學生數(shù)量超過50萬,其中一半以上就讀于聯(lián)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近東救濟工程處)所屬的學校。近東救濟工程處教育方案負責人法里德·阿布·阿茲拉介紹,為了彌補網(wǎng)課缺失,工作人員開發(fā)了多種替代方式,如配發(fā)視頻作業(yè)U盤,制作每日學習進度和任務卡。
“太多家庭面臨困難,我們正想方設法幫家長們督促孩子保持學習。”阿茲拉說。
也門:“上學就意味著家人會餓死”
也門的新冠死亡率一直在25%-30%之間,是全球新冠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常年戰(zhàn)爭導致也門經(jīng)濟萎靡不振、醫(yī)療系統(tǒng)脆弱不堪,人們無法負擔、也買不到口罩等防護用品。
這是8月6日在也門薩達省一處流離失所者營地拍攝的兒童。新華社發(fā)
政府控制區(qū)的學校宣布6日開學。然而在疫情沖擊下,許多家庭進退維谷。
家有三個孩子的父親阿卜杜·加尼·賈米爾告訴記者,學校采取的防疫措施很有限,學生太多,每間教室都非常擁擠,孩子們很難建立安全的社交距離。還有很多學生連肚子都填不飽,更別說有錢買口罩了。
生活在亞丁、有五個孩子的父親阿卜杜·阿里認為,開學對于每個家庭都是挑戰(zhàn)。
他無奈地說:“因為戰(zhàn)爭,我已經(jīng)好幾個月沒有收入,目前只能在外打工勉強養(yǎng)活幾個孩子,連給他們買校服的錢都沒有。現(xiàn)在物價飛漲,所有學習用品都很貴,交通成本也翻了一番。我付不起校車費用,也沒時間送他們?nèi)ド蠈W,真不知道該怎么辦!”
家住亞丁的高中生阿卜杜·加韋·阿里決定輟學來養(yǎng)家糊口。他說,父親每月賺的錢還不夠一家人撐一個星期,他上街賣貨能幫家里賺點生活費,“回學校上學就意味著家人會餓死,所以我不想讀書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生存。”
另一名高中生巴希爾·巴達爾說,“我擔心今年無法上學,因為人們很難遵守新冠防疫措施,一旦我被感染,我根本找不到治療的地方。”
伊拉克:疫情改變了他的夢想
伊拉克政府雖然宣布9月中旬開學,但嚴峻的疫情和貧弱的抗疫條件令人堪憂。由于實行戒嚴和宵禁措施,伊拉克的孩子們不得不中斷學業(yè)。全國的學校普遍缺乏線上教育設施,大多數(shù)學生也沒有個人電子設備。
伊拉克高中生艾哈邁德在家中自學。新華社發(fā)
薩拉赫丁省的學生艾哈邁德·哈桑·穆罕默德該上高中科學六年級(高中最后階段)了,關(guān)鍵時刻卻遲遲等不來復課。
由于鎮(zhèn)上經(jīng)常斷電,家里購買了發(fā)電機以保證他完成學業(yè)。艾哈邁德為此感到內(nèi)疚:“家里本來就不富裕,現(xiàn)在還要負擔額外的網(wǎng)費和電費。”
18歲的艾哈邁德目前正準備參加期末考試,每天在家學習16個小時。他最初的夢想是當醫(yī)生,但疫情讓他下決心學習病毒學專業(yè),因為這樣可以幫助更多人。
8月17日,在加沙地帶的汗尤尼斯,巴勒斯坦少年日落時分練習跑酷。新華社發(fā)
要面包,還是要書包?在中東,千差萬別的國情之下,孩子們面臨不同選擇,“回校上課”似乎成為一種奢侈。然而,孩子們對學習的渴望能穿透疫情與戰(zhàn)亂陰霾,帶來希望。
利比亞高三女生莎拉因為開學復課而無比欣喜,因為這樣才“有機會繼續(xù)完成學習并參加升學考試,尤其是進入大學的高考。”
心懷夢想,不負年華。無數(shù)個像莎拉這樣的中東孩子對未來充滿向往。這無關(guān)戰(zhàn)爭,更跨越疫情。(記者:王昊、白平、潘曉菁、王薇、鄭一晗、鄭思遠、施洋、陳文仙、尚昊、熊思浩;編輯:馬曉燕、錢泳文;剪輯:王玉玨)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