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14日訊 近日,為深入學習垃圾分類相關知識,進一步探尋垃圾分類工作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要作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的大學生來到青島高新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和世茂云錦小區進行暑期社會實踐,通過親身參與,擔當起垃圾分類的宣傳志愿者,呼吁廣大市民同心協力實行垃圾分類,為潔凈家園、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們首先來到高新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與宣教老師開展交流討論。宣教中心工作人員從中國生活垃圾分類進程、青島市垃圾分類情況、垃圾分類設施配置標準、青島市垃圾分類處罰標準、垃圾分類的國際經驗、有害垃圾的隱形污染等六個方面為同學們詳細進行了介紹。
來自生物科學專業的楊小靜說:“作為生命科學學院的一名學生,通過此次較為系統的關于垃圾分類知識的學習,我們切實地感受到生態環境現今面臨的挑戰。進行垃圾分類刻不容緩,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宣傳垃圾分類,更要努力學好生態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等專業知識,從根本上,利用科學知識做到零填埋、零焚燒、資源優化利用,建設一個綠色健康的家園。”
此外,同學們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自從垃圾分類政策實施以來,青島市的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垃圾分類的現狀有什么改觀?”“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活動與學校是怎樣結合的?”垃圾分類宣教中心的工作人員一一給予了解答。
接下來,山大學生作為垃圾分類的宣傳志愿者來到世茂云錦小區,體驗了智能垃圾分類投放柜的使用方法,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向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單,普及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通過今天的垃圾分類宣傳實踐,我的收獲很大。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今天,智能垃圾分類也慢慢提上了日程,青島市高新區多個小區已經開始試點智能回收箱,垃圾分類將變得更加規范化和便利化。”人工智能專業的學生劉緒波說。
垃圾分類重在參與,通過本次的社會實踐,山大學子不僅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的學習中,還勇于擔任高新區垃圾分類宣傳志愿者,讓垃圾分類知識被更多的人知悉。相信在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下,高新區的天空會更青藍、空氣更清新、環境更美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李青健 王云霞)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