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套《城陽武工隊的故事》(繪本)和《城陽武工隊》(連環畫)紅色系列圖書,在中小學校學生中悄然走紅。緣于連環畫中的抗日、解放戰爭故事均發生在70多年前的城陽、即墨一帶,因此被城陽當地人稱為“最鮮活的身邊紅色歷史教科書”。昨天,早報記者采訪了《城陽武工隊》的作者邵為民。邵老師從事教育工作40年,其父親是1945年參加革命的老兵,因此對紅色文化有著很深的情懷。他根據《城陽武工隊》的原型材料,歷時一年多,走遍城陽、即墨20多個村莊,尋找武工隊員的親屬,挖掘整理出近百個真實的戰斗故事,建起武工隊紀念館的同時,首次以連環畫和繪本的形式再現真實的城陽武工隊,成為中小學生傳播弘揚紅色文化的載體。

還原“城陽武工隊”英雄譜
受父親的影響,邵為民老師對革命先輩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懷。 40年的教育經歷,也讓他在如何傳承紅色文化工作中不斷探索前進。 58歲的邵為民喜歡研究地方特色歷史文化,并想方設法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成為教育資源,在中小學生中傳播傳承。其中,挖掘整理70多年前的“城陽武工隊故事”就是一個鮮活的事例。
“根據武工隊隊長李肇蘭的自傳《城陽武工隊》,又通過走訪武工隊員的后人,還原了一部真實版的 《武工隊》英雄譜形象。”邵為民介紹,他除了是一名老師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城陽黨史研究中心黨史、地方史專家組成員,這為他挖掘紅色文化基因提供了有利條件。
去年,他在城陽區白云山學校籌建城陽武工隊紀念館時,發現現有的武工隊人物記載資料十分缺乏,尤其是人物和故事的細節并不完善。于是,邵為民下決心,以現有的史料作為重要的基礎支撐,通過實地走訪當年武工隊的后人,挖掘更加詳實的抗日、解放戰斗中涌現出來的英雄故事,以此豐富城陽武工隊的史料,更好地將城陽紅色文化基因保留下來。
走遍20多個村莊走訪數百人
其實,從開始決定尋找“武工隊員”之前,邵為民就已經被李肇蘭這個傳奇的“武工隊長”所打動。讓他更加感到意外的是,當他一步步深入村莊,尋找到當年武工隊員后人的時候,一個個戰斗英雄故事變得生動鮮活起來,感人的細節讓邵為民多次含淚完成走訪和記錄。
“走訪工作基本上沒有停歇,一年多時間,走遍了城陽和即墨20多個村莊,走訪了數百人,拿到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為后期整理豐富《城陽武工隊故事》打下了基礎。”邵為民說,讓他最激動的是,在一年多的大量走訪工作中,100多人的城陽武工隊已經核實到了73人,其中16名烈士。根據他們后人的親口描述,真實再現了這些武工隊員的戰斗事跡,作為新的補充,重新完善豐富了原來的史料。
李肇蘭、江子岐、宮崇悅、張守武、田世革、江存秀……這些城陽武工隊隊員的名字,如今被鐫刻在白云山學校的《城陽武工隊》紀念館里。每一名武工隊隊員身上都有許多感人的英勇戰斗故事。城陽武工隊的紅色基因在這里深深埋下種子,一代代學生會聽著他們的故事健康成長。 “除了原來的史料記載外,在這次走訪中,許多人物和故事都是首次整理,在原文獻的基礎上極大地豐富了城陽武工隊的史料,讓大量的武工隊員人物更加詳實鮮活。 ”邵為民說。

整理出近百個英雄故事
“城陽武工隊是一支英雄的地方武裝,這支活躍在城陽及其周邊的隊伍,在異常艱苦的斗爭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支戰斗力相當頑強的隊伍。當年城陽武工隊隊員最多時達到100多名,現在通過挖掘已經找到了73名。”邵為民介紹,為了讓城陽武工隊這樣的紅色文化傳承下去,他盡量通過走訪后人,尋找到更多的武工隊員,記錄下這些保衛青島的英雄。
“巧襲繳槍、虎口拔牙、夜襲敵團部、激戰桃杭村、馬山探敵陣、奇襲前旺疃……”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武工隊員在70多年后重新“復活”,成為一種紅色精神,激勵后人不忘初心。完成走訪后,邵為民整理出了近百個關于武工隊在抗日和解放戰爭中的英雄故事,許多故事細節常常讓邵為民寫著寫著就潸然淚下。
“1948年6月上旬的一天,城陽武工隊員張守武帶著三名戰士活捉一名敵軍軍官歸隊途中,與敵鄉保隊遭遇了,張守武中彈,右腿被打斷。為了不連累戰友,張守武命令戰士押著俘虜趕快撤離,自己一人阻擊敵人。張守武身中數彈,血流如注。他吃力地坐起來,在敵人包圍過來時,將手榴彈壓在身下,一聲巨響與數名敵人同歸于盡。這位優秀的城陽武工隊隊員為了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20歲……”邵為民說,他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是含著淚完成的初稿。因為從采訪到成稿都是親自完成的,所以他對每一名武工隊員的故事都很熟悉,還原了一部真實版的城陽“武工隊故事”。每次在學校上紅色文化課時,他在臺上含著淚講武工隊員的故事,許多學生在臺下流著淚聽。
用連環畫傳承紅色基因
“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傳承紅色文化,用連環畫這種形式傳播紅色故事,不僅通俗易懂,也讓更多學生通過連環畫,把武工隊的故事一代代傳承下去。 ”邵為民介紹,《城陽武工隊的故事》(繪本)是一本針對中小學生的紅色育人讀本,也是青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之一。繪本共有24個故事,1萬多字,頁面75頁,每頁配有彩圖。故事內容是根據李肇蘭的自傳《城陽武工隊》和通過采訪武工隊員的后人,以及收集民間關于城陽武工隊的故事改編,真實性和趣味性相結合,語言通俗,便于學生閱讀。而《城陽武工隊》(連環畫)是一套大型的連環畫,共4冊,281頁。這本連環畫語言簡潔通俗,其繪畫風格也力求接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小人書”,為黑白畫面,讓中小學生有興趣閱讀,也讓許多成年人找回兒時的記憶。
“城陽武工隊(繪本)和(連環畫),是邵老師在創建武工隊紅色紀念館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真實人物故事創作出的更為詳實的作品,這是一筆寶貴的紅色精神財富。”作為參與城陽武工隊連環畫的編著者之一,城陽區白云山學校校長辛緯國介紹,學校將在育人基地中開設紅色實踐的課程、紅色研學的課程,讓孩子們在城陽這片土地上尋找曾經的紅色印記。邵為民說,紅色文化的傳承工作還在繼續,目前他準備將“解放青島”的歷史,通過連環畫和繪本的形式,講給青島的中小學生聽。(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近百個故事講述真實版“城陽武工隊”。視頻剪輯 劉宇航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