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今天起正式向公眾開放。上午9點,黨史館一開放,預約觀眾排隊有序入內。

7月15日上午,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幾名預約前來參觀的市民,在展館前留影。
拾級而上,走進序廳。氣勢磅礴的長城主題巨幅漆畫首先映入眼簾,與紅色的地面交相輝映。有著11年黨齡的觀眾高先生說:“腳下的地面仿佛是千萬革命先烈的熱血澆筑,讓人肅然起敬。”


步入展廳,2600余幅圖片、3500多件套文物實物,從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到進入新時代4個部分,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史詩般展現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

市民在大型雕塑前留影。
一件件文物前,觀眾時而駐足,靜靜閱讀說明牌,時而用手機記錄下震撼現場。郭先生和8歲的小孫子成為第一批進館的觀眾,他說:“聽說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面向公眾開放后,我第一時間就預約了門票,在孩子放假第一天帶他來展廳里,追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紅色印記。”

“紅船”展區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留影,感受歷史。
在爺孫倆的這趟“紅色之旅”中,郭先生給小孫子當起了“講解員”,一邊走一邊解讀。一處南湖紅船復原景觀吸引了爺孫倆的目光。走進中共一大會址復原場景,小朋友開心地說:“這條船我們上課時畫過,它叫紅船!”郭先生告訴小孫子:“我們的中國共產黨就是從這艘小船上誕生的,它也因此得名’紅船’。咱們家三代都是共產黨員,現在你也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希望你能將這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南昌起義展區,市民在朱德使用過的手槍前駐足觀看。
穿著紅襯衣、戴著黨徽的霍永軍老人在人群中格外顯眼。站在0001特殊文物李大釗就義的絞刑架前,老人久久駐足沉思,認真讀完李大釗被捕后的親筆自述。“大釗先生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百年來,革命先烈用自己的滿腔熱血與寶貴的生命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黨也通過實踐證明,只有他們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今年73歲的霍永軍是一位有著55年黨齡的老黨員,知道黨史展覽館要對外開放,老人第一時間讓兒子幫忙在網上預約,“我這身衣服和帽子就是兒子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時候的紀念品,穿著這一身來拍照,有意義。”

市民在李大釗就義的絞刑架前駐足。此絞刑架是新中國成立后文物部門接管的第一件革命文物,被編為0001號。
在參觀展覽的群眾中,還有許多“00后”的年輕面孔,他們表情專注,腳步堅實。從南昌來北京過暑假的高一學生閔昱浩對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展陳情景印象深刻。“這段歷史在書上學過,但今天看到了許多文物實物,比如當年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部移交給人民解放軍的部分北平城門鑰匙,還有華北學聯慶祝北平解放以及歡迎解放軍的口號單,包括解放軍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解放軍一切為了老百姓等等。算是補上了黨史教育重要一課。”閔昱浩告訴記者,他還準備暑假補看建黨百年獻禮劇《覺醒年代》,學習共產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英雄的鮮血染成的,他們征服冰山雪嶺,穿越沼澤草地,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在紅軍過雪山排除萬難的場景前,展柜里展出了紅軍戰士過雪山時穿的布草鞋、棕背心,中國礦業大學大二學生小賈和同學們俯下身細細品讀,她說,“這種沉浸式的參觀體驗震撼人心,帶給我們精神上的洗禮,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應該將這種不怕苦不怕難的紅軍精神傳承延續。”
小貼士
市民可通過手機、電腦登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參觀預約系統進行“個人預約”,全天分9時至12時、13時至16時兩個時段,額滿為止,不接待現場預約。
截至今天上午10點半,黨史展覽館開放的預約日已顯示至7月30日,但15日至30日這期間的門票已經全部約滿,市民可關注實時票務情況。據了解,黨史館暫定每天面向社會公眾預約參觀人數為3000人,館方或將根據情況適時增加參觀人數。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