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國家,地處亞洲的心臟,曾一度繁榮穩定,被稱作“東方瑞士”;卻又遭遇連年戰亂,淪為滿目瘡痍的“帝國墳場”,它就是阿富汗。
今年是阿富汗戰爭20周年,從20年前美國以反恐名義對西亞中東的“大介入”,到如今,急于跳出泥潭的美國草草收兵。“大撤離”三個字,基本概括了這場持續了幾十年的大變局。
7月15日,英國廣播公司駐中東記者科納瓦爾的一則推特引發關注。

盡管美國官方尚未證實此消息,但伊拉克方面證實,總理卡迪米近期確有訪美計劃。因此很多人相信,這將是美國戰略收縮、實施一系列撤軍行動的最新一步。

7月14日,美國安德魯斯聯合基地,美國防長奧斯汀和參聯會主席米利都在等候一個人。身穿迷彩服的,是美軍最后一位在阿富汗服役的四星上將指揮官米勒。
7月12日下午,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北約聯軍總部。駐阿美軍和北約部隊最高指揮官米勒正式將指揮權移交給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
今年4月,拜登宣布駐阿美軍從5月1日開始實施撤離,在9月11日前完全撤出阿富汗。而在撤軍行動持續了兩個月后,實際進度居然比原計劃還有所提前,根據美國中央司令部7月13日發表的聲明,駐阿美軍的撤軍工作已完成95%以上。
白宮新聞秘書 普薩基:我們目前預計會在8月底完成。如你所知,總統決定從阿富汗撤出剩余的美軍。
這被部分美國媒體解讀為拜登政府已失去耐心,不愿有節奏地逐步撤軍。據五角大樓官員披露,在4000多名駐阿美軍主力完成撤離后,屆時將只會留下約650名軍人保護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的安全。
01. 十年前的“假新聞”

令人稱奇的是,10年的今天,一條“假新聞”竟然隨著美軍的匆忙撤離弄假成真。2011年7月18日,美國諷刺媒體“洋蔥新聞”發布了一條杜撰的消息:美軍連夜悄悄溜出了阿富汗。
而今,洋蔥新聞被網友驚呼為“預言帝”。因為2021年7月1日,這一幕竟真實發生了。當天深夜,美軍在阿富汗駐扎了近20年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突然漆黑一片,疑似斷電。直到兩個小時后,阿富汗方面才發現基地里的美軍竟然已經悄悄撤離了,沒有通知在基地周邊巡邏的阿富汗士兵,也沒有通知基地的新任指揮官。

阿富汗士兵:他們關閉了電源,然后就離開了。當他們到達喀布爾國際機場時,接到了我們打過去的電話,我們詢問停電情況,他們才告訴我們,已經到了喀布爾國際機場。
更出人意料的是,從美軍撤離到阿富汗政府確認消息這短短兩個小時時間里,有一伙身份不明的掠奪者竟“捷足先登”,搶先一步進入了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瘋狂洗劫斷電后的軍營,把能拿走的東西都搬到了卡車上,最后被阿富汗政府軍趕走。
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 柯比:顯然是出于操作安全考慮,我們沒有對全部美軍撤離巴格拉姆給出確切的時間。

這波操作顯然給阿富汗帶來不小的隱患。英國《衛報》指出,巴格拉姆空軍基里還設有一座監獄,獄中關押著大約5000名囚犯,其中很多被美軍認為是激進分子。
阿富汗《喀布爾新聞》總編輯 扎沃克:我認為美國的撤軍完全是不負責任的撤軍,因為負責任的撤軍需要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和其他政治團體各方達成綜合協議。在沒有任何政治解決方案的情況下,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完全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五角大樓稱,美軍在撤離時帶走了重型武器,留下了一些小型武器。但直到三天之后的7月4日,阿富汗工作人員仍在清理基地里留下的成堆的垃圾。
02. 曾經高調派駐軍如今慌亂大撤離

7月5日,阿富汗軍方首次向公眾展示了這處占地廣闊的空軍基地。
美聯社駐阿富汗記者 甘農:撤離巴格拉姆基地意義重大,它的重大意義在于為拜登口中永無休止的戰爭劃上了句號,而北約盟國的7000駐軍也已經離開阿富汗。
6月29日晚9點24分,德國空軍A400M運輸機搭載著最后一批官兵以及最后一位德國指揮官離開阿富汗。

6月27日晚,隨著軍機降落在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從阿富汗撤回了最后140名士兵。意大利、波蘭、西班牙、瑞典、比利時等大部分歐洲國家都已經完成從阿富汗撤軍。德國、澳大利亞、土耳其等國還關閉了駐阿富汗的使領館。
美聯社注意到,在撤離前,各國幾乎都沒有舉行任何儀式,這與“9·11事件”后,北約國家排隊支持美國、彰顯團結、高調駐軍阿富汗時的場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些分析師認為,拜登政府將阿富汗視為“爛攤子”,希望通過撤軍盡快實現“止血”、減少損失。在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看來,西方國家“放飛自我”式的大撤離,給阿富汗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黑洞”。
阿富汗前總統 卡爾扎伊:西方必須向我們解釋,為什么“伊斯蘭國”會在阿富汗出現。它是在美國以反恐為名,進入阿富汗之后出現的,所以它們(西方)是失敗的。
6月以來,“基地”組織在網絡上以“逃跑之年”的標簽嘲諷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亞太基金會國際安全主管戈赫爾博士預測,未來將會有新一波外國極端分子從西方前往阿富汗接受武裝組織的訓練,屆時西方將無力應對。另一邊,曾被美國趕走的塔利班繼續推進。

這是塔利班公布的幾名政府軍士兵在巴格蘭省投降后,受到武裝人員歡迎的畫面。拍攝時間是在6月。
塔利班談判代表 德拉瓦:全世界都清楚,現在伊斯蘭酋長國(塔利班)已經控制了阿富汗85%的領土。
該組織聲稱,目前已攻占阿富汗西部與伊朗和土庫曼斯坦的關鍵過境點。
03. “阿富汗沒有和平”
在被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推翻前,1996年至2001年間,阿富汗塔利班曾有過大約五年的執政經驗。本月初,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表示,與阿富汗政府的和平談判進程將在近期加速,預計將會進入一個重要階段。
阿富汗民兵:如果塔利班不接受和平,我們將與他們戰斗。
記者:你們準備好了嗎?
阿富汗民兵:是的,當然,100%。
阿富汗政治分析人士 帕什圖:阿富汗沒有和平,人們現在恐慌和擔心的地方在于,如果美國等外國聯軍離開阿富汗,他們撤軍之后不知會發生什么,阿富汗人之間可能會爆發內戰。

喀布爾國際機場,又叫哈米德·卡爾扎伊國際機場,是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座軍民合用機場,距離市中心約5公里,是阿富汗主要的國際機場之一,同時也是阿富汗最大的軍事基地之一,可以停放超過100架飛機。
《華爾街日報》直白地道出了西方的擔憂:如果喀布爾國際機場失守,美國及其盟國人員將無法安全地撤離阿富汗!
7月11日阿富汗方面稱,一套“由外國朋友贈送”的反導系統已在機場投入使用,以防御火箭彈和導彈襲擊。
美聯社駐阿富汗記者 甘農:阿富汗仍然對喀布爾機場感到擔憂,喀布爾國際機場的安保問題懸而未決,未來將由誰來保護機場呢?

04. “誰愿意離開自己的國家”
7月9日,土耳其和美國達成協議,土耳其將在美軍撤離后接管喀布爾國際機場的防務。而土耳其在喀布爾維持軍事存在,同樣使美國和北約在阿富汗保留了一定的控制局勢的能力。但塔利班已表明,如果土耳其維持其在當地的部隊,將會被視為占領軍。
喀布爾市民 瓦西姆:大部分地區都淪陷了,每個地區都發生著戰火。
大學生 阿塔耶:我們希望在局勢惡化前離開這個國家。

19歲的莫赫曼德在平板車旁賣著最后的甜瓜。正常情況下每天能掙3美元,相當于不到20塊人民幣。四天后他將和四個朋友離開阿富汗,他們付錢給蛇頭,蛇頭將帶領他們鋌而走險穿越邊境,前往伊朗和土耳其。
莫赫曼德:我們離開是因為沒有工作,否則誰愿意離開自己的國家。
這幾個年輕人正在汽車站等候前往阿富汗西部尼姆魯茲省的大巴車,他們計劃非法越境進入伊朗。
阿富汗民眾 塔耶布拉:面對這么多問題,誰還會想生活在阿富汗。在這里生活很難,我打算去比利時。

05. “最大的錯誤”
與20年前相比,今天的阿富汗已大不相同。超過6萬名阿富汗安全部隊成員喪生,平民的死亡人數幾乎是這個數字的兩倍。
白宮記者:在你看來,在過去20年里做出的這個決定值得嗎?
美國總統 拜登:我們(去阿富汗)有兩個原因,一是干掉本·拉登,二是消除基地組織在該區域對美國發起進攻的能力,這兩個目標我們都實現了。我們從沒想到,阿富汗戰爭會成為一項跨越幾代人的事業。我們曾被攻擊,我們進入戰爭有明確的目標。現在實現了這些目標,本·拉登死了,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地位下降,現在必須結束無休止的戰爭。

這一切都值得嗎?在英國廣播公司看來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
阿富汗分析與建議中心主席 祖瓦克:造成平民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轟炸,對于美軍來講(轟炸)沒有任何限制。
以反恐戰爭之名強推政權更迭,造成的動蕩、分裂、貧困等惡果,卻只能由當地人民承擔。
阿富汗民眾 艾哈麥迪:所有阿富汗人民都知道,美國來這里不是為了帶來和平,他們來這里是為了他們的政治游戲,他們來這里是為了靠近這個地區的國家,是為了威脅中國、俄羅斯或伊朗,以此在這個地區獲得權力。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阿富汗戰爭以來,每一任美國總統都認為自己找到了贏得這場沖突的鑰匙。每一次,鑰匙都崩斷了。然而五角大樓依然繼續高喊:“給我工具,我就能把鎖撬開。”如今隨著美國退場,美國粗暴插手外部世界沖突的教訓也引起人們反思。
7月14日,宣布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美國前總統小布什表示,從阿富汗撤軍是個錯誤。
記者:撤軍是個錯誤嗎?
美國前總統 布什:我認為是的,將會帶來難以置信的糟糕后果。
今年4月,拜登發表撤軍講話的地點不是橢圓形辦公室,而是位于白宮二層的總統書房。大約20年前,小布什就是在同樣的位置宣布阿富汗戰爭打響。
時任美國總統 布什(2001年):在我的命令下,美國軍隊已經開始打擊基地恐怖分子的訓練營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軍事設施。

2001年10月7日,美國發起阿富汗戰爭。數周后,塔利班政權就被趕下了臺。
前任聯合國駐阿富汗特使 卜拉希米:我曾詢問塔利班的去向,幾周前他們還控制著90%的阿富汗國土,得到的回答是,他們被打敗了,再也不會卷土重來了。

六個月后,美國開始從阿富汗轉移注意力,籌備對伊拉克的戰爭。
前任聯合國駐阿富汗特使 卜拉希米:最大的錯誤只有一個,大概就是伊拉克戰爭。

2003年5月,阿富汗戰爭打響18個月之后,塔利班卷土重來。
前任英國駐阿富汗大使 科爾斯:我們再也不能像19世紀一樣,建立一個殖民地,管理個五年或十年,然后說,現在還給你們,但這正是我們所謂的阿富汗政策。
當時小布什的左膀右臂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副總統切尼,都被認為是好戰的“火神派”。

美國第41任總統老布什在傳記《命運與權力》一書中稱切尼是“強硬的蠢貨”、拉姆斯菲爾德“傲慢無禮”,在主張武力鏟除反美政權的新保守主義理念下,小布什錯誤地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北約駐阿富汗士兵:小心,小心。
記者:這里和伊拉克比怎么樣?
北約駐阿富汗士兵:比伊拉克情況糟得多,每天你都能遇到小規模交火。
06. “無法贏得戰爭 無法阻止戰爭 無法離開戰爭”
今年6月30日,拉姆斯菲爾德在新墨西哥州去世,享年88歲。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稱,他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國防部長。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曾經相信的新保守主義展開反思。經過近20年的戰爭,美國換了4位總統,如今連拜登也不得不承認,軍事干涉無法將阿富汗轉變為一個現代、穩定的國家。
美國總統 拜登:在阿富汗實現和平與安全的唯一方法,是他們與塔利班達成臨時協議,對如何實現和平做出判斷,由一個統一的政府控制整個國家的可能性非常小。

6月底,拜登在白宮與到訪的阿富汗總統加尼舉行了一次會晤,拜登表示:“阿富汗人將不得不決定他們的未來。”
美聯社注意到,拜登說這番話時,阿富汗已經有超過6.6萬名軍人被殺,超過27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而加尼在記者會上的一句話更加耐人尋味:“這就像1861年的美國。”

1861年,正是美國內戰爆發的日子。之后的四年,才是最為艱難的時光。
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此前表示,美方正考慮把部分駐阿美軍轉移部署至阿富汗周邊國家。《紐約時報》報道說,美軍正在阿富汗的周邊國家尋找新駐軍點,可能的選項包括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而這些國家曾經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美俄關系緊張和亞太局勢微妙的今天,劍指的目標不言而喻。
俄羅斯外長 拉夫羅夫:美國試圖說服中亞國家和巴基斯坦,接受將阿富汗撤出的部隊重新部署到這些地區。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官方已正式宣布不會接受這一提議。我們不僅在雙邊會晤中提到了這一點,在俄羅斯與中亞五國外長會議中也討論了這個問題,我們的盟友們都明確表示,絕對不會讓自己的領土和國民面臨危險。
在阿富汗《喀布爾新聞》總編輯扎沃克看來,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也并非完全撤出。與“大撤離”相配合的是“大觀望”。美國此刻的“撤而不離”,更有牽制對手的地緣戰略考量。
阿富汗《喀布爾新聞》總編輯 扎沃克:事實是 ,他們利用恐怖主義和恐怖組織作為工具,只有美國改變他們對于這個區域的戰略和政策,我們才能期盼和平。
英國《衛報》曾道出這樣一個事實:“美國和阿富汗:無法贏得戰爭,無法阻止戰爭,無法離開戰爭。”在外部勢力倉促大撤離之后,阿富汗國內重建進程依然困難重重。新的格局究竟會怎樣?這確實是一個值得仔細思考的問題。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