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8,時隔十五年,從丹麥首禁,到世衛決策......它,終上斷頭臺。
這個東西就是——反式脂肪,我們每天都會吃到,近年來總是被營養學家、食品專家所詬病。它早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所禁止,呼吁大家停止食用。
一口反式脂肪等于七口油!
反式脂肪增肥“力度”最高。
有研究發現,普通脂肪(順式脂肪)在體內的代謝約為7天,而反式脂肪在人體內的代謝長達51天。研究人員經過進一步計算發現,正常情況下,人們多吃油脂之后的確會引起發胖,但按同樣的數量來說,反式脂肪酸促進肥胖的“力度”是脂肪總體平均效應的7倍,是飽和脂肪的3~4倍。
換句容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吃反式脂肪讓人增肥的效果特別強,吃1口反式脂肪,就相當于吃7口普通油脂,或者吃4口肥肉。
反式脂肪危害不淺!
反式脂肪酸攝入過多,危害不淺!
1、引發心血管病
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降低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科學研究發現,LDL正是引發血壓升高、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元兇。
2、損害記憶力
損害記憶力,增加老年時患阿爾茲海默癥患病率。
美國心臟協會通過對1000名年齡在45歲以下的健康男性的調查發現,大量攝入反式脂肪酸的受試者,在單詞記憶測試方面成績最差。即使在考慮年齡、教育水平和抑郁癥等因素后,這一關聯仍然存在。
研究的領導者、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的碧翠斯?戈洛姆(Beatrice Golomb)博士表示,“反式脂肪酸確實可以延長食物的保質期,但同時人類健康的‘保質期’卻隨之縮短。”
3、誘發糖尿病
過量攝入反式脂肪導致的肥胖,主要集中在“腹部”,內臟脂肪會增加很快,也就是說,這樣的人特別容易“長肚子”!
眾所周知,腹部肥胖會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4、影響生育
反式脂肪酸會減少男性荷爾蒙分泌,中斷精子在身體內的生成。胎兒通過胎盤、新生嬰兒通過母乳均可以吸收反式脂肪酸,這會影響對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反式脂肪酸還會對青少年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反式脂肪藏在身邊各種食物中
反式脂肪又名反式脂肪酸,有天然反式脂肪和人造反式脂肪兩種。
牛羊肉、牛奶及其制品中存在少量的天然反式脂肪。
根據我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調查數據顯示,就加工來源的反式脂肪而言,威化餅干、夾心餅干、奶油蛋糕和奶油面包(表觀可見奶油)、派等焙烤食品、薯條/薯片、花生醬、奶茶、奶精——這些食品是反式脂肪的重災區,其中,某些代可可脂巧克力中的反式脂肪高達10g/100g。因此,以下幾類食品中被點名的品種,建議最好少買、甚至不買:

餅干類:威化餅干、夾心餅干、曲奇餅干、酥性餅干
糕點類:泡芙、各種蛋糕(非天然奶油的)、各種派、酥皮點心、千層酥/派等,尤其是含代可可脂巧克力的
面包類:牛角/羊角面包、奶油面包、奶酪面包
速食類:比薩、漢堡
調味品:固體湯料、沙拉醬(非油醋汁型)
小吃類:反復油炸制作的,如麻花、餡餅、油條、油餅、灌餅等
膨化食品:薯條、薯片
飲料類:固體飲料中的奶茶、奶精
人造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是部分氫化處理的植物油。因為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于長期保存等優點,因此被大量應用于市售包裝食品、餐廳的煎炸食品中。
攝入量:每日別超2.2克
我國衛生部2013年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2.2克。
我們來計算一下,現在比較流行的現制現售奶茶,反式脂肪酸含量高達4.65克/100克。一天喝一杯(約為150~200克),反式脂肪酸就大大超過了每天的攝入限制上限。
如何辨別反式脂肪的偽裝
氫化植物油名稱多,氫化大豆油、人造奶油、氫化油、起酥油、植物起酥油、精煉植物油、植物黃油、植物奶油、代可可脂、植脂末、奶精、麥淇淋等都屬于氫化植物油,不要被其名稱迷惑。
注意,配料表中出現“氫化”、“精煉”、“人造”、“植物”、“起酥”等字眼時要提高警惕。
◆部分氫化植物油(包括部分氫化棕櫚油、大豆油等)、氫化植物油、精煉植物油;
◆起酥油、植物起酥油、高級酥油、液態酥油;
健康提醒:“零反”≠“無” “無添加”≠“不含有”
衛生部2013年實施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必須在食品標簽的營養成分表中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如果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時,可以標示為“0”,所以別盲目迷信“零反”。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