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疫情防控期間,為幫助企業在做好防控的同時保證規范有序復工復產,市南團區委統籌協調轄區內市區兩級青年突擊隊以及未復工青年企業員工、大學生作為“共享隊員”,組建337人的“復工復產”青年突擊隊,分為9支分隊,走進多個街道和社區,聚焦企業復工面臨的各類實際問題,在企業與青年突擊隊之間建立“供需”對接,為企業復產復工保駕護航。突擊隊成立以來,累計聯系企業10000余家,協助1100余家企業線上備案登記,通過電話或微信工作群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7840余次,山東電視臺《山東新聞聯播》《早安山東》、人民日報客戶端、大眾網、齊魯網、青島新聞網等中央和省市級媒體對“復工復產”青年突擊隊的事跡宣傳報道。
“零接觸”組隊,線上線下雙服務
為解決人員不能聚集和短時間內幫助企業復工的矛盾,“復工復產”青年突擊隊率先采取“線上”組隊、空中連線的方式,來自大學生、社會組織、企業等20余名突擊隊員,幫助江蘇路街道辦兩天時間內完成近430家企業商戶的聯系備案工作。市南區青聯委員李亞妮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加入突擊隊后,在開展志愿服務之前,先為志愿者們上了一堂“網課”,組織志愿者在線集中學習了《市南區企業復工明白紙》《市南區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指南》等,確保每名志愿者了解復工流程、備案事項、防疫要求等政策規定,能夠為有關企業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培訓后,青年志愿者組建微信交流群、分配任務,分頭與企業一一聯絡、解答問題。在突擊隊中,還有1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積極加入,他們居家利用電話、微信這種非直接接觸的方式聯系企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自2月15日起,市司法局團委組織18名機關黨團員青年、青年律師加入市南區企業復工復產青年突擊隊,利用周末時間到香港中路街道上崗服務。在當天風雪交加的天氣惡劣下,突擊隊員頂風冒雪,進社區進樓宇協助轄區企業復工復產。僅在兩天時間內就聯系企業2285家,累計撥打電話3000余次,確定企業復工人員831人,向企業宣講復工復產條件、疫情防控知識和復工幫扶政策,通知并指導企業做好復工備案登記,為企業解答有關合同履行糾紛、勞動用工等方面的法律咨詢,為香港中路街道企業復產復工提供了有力支援。自2月18日起,市住建局82名青年青年突擊隊員,與金門路街道對接,實行分組、輪崗的“上崗”機制,根據街道提供的企業名單,逐一聯系對接。2天時間,已通過線上聯系、線下走訪相結合的方式聯系了1172家企業,為648家企業提供了復工備案、防疫措施準備、復工政策咨詢等點對點協助。
企業“共享隊員”互幫互助,防疫復工兩不誤
市南區青聯委員、青島萬城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劉印是企業復產復工青年突擊隊的一員,他不僅本人積極報名,在完成本公司復工備案登記基礎上,發動公司的8名尚未復工青年員工作為“共享隊員”同時參與志愿服務,通過視頻會議分配任務、交流進展、總結成果。作為企業負責人,劉印對中小企業在疫情中面臨的生產、資金流、職工返崗等難題有更深切的體會。劉印說,“疫情當前,很多企業面臨復工備案的問題,我們公司已經率先備案,有了些經驗。政府也出臺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很多措施,針對特定事項建立了綠色通道,我們把這些幫扶政策宣傳出去,幫助兄弟企業積極申請和兌現,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盡快恢復生產經營。”
社會組織發揮積極作用,凝聚青年社工力量
市南區春雨助殘社會組織負責人崔永蘭等青年社工也第一時間加入了“復工復產”青年突擊隊。在此之前,崔永蘭已經帶領“春雨助殘”的青年社工參與了多次防疫志愿服務,她自費采購口罩捐贈給社區和智力障礙青少年家庭,還專門為殘障兒童拍攝了防疫知識小視頻。崔永蘭說,“疫情防控是一場群防群治的全民戰爭,每個人都有責任,社會組織更加義不容辭。春雨助殘主要為智力障礙青少年提供專業幫扶,疫情來臨的這段時間,除了幫助殘障兒童做好居家康復訓練,我們青年社工也希望參與更多的疫情防控工作,在社區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