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主題為“清”滿全“夏”好家風的宣講會在青島萊西市夏格莊鎮舉行,一個個動人家風故事通過朗誦者的深情演繹,贏得了場下群眾陣陣掌聲。此類活動,是萊西市深化“德治”,走善治、高效的鄉村治理之路,開展鄉村的德治的一個縮影。
萊西南部古稱“桃花鄉”,從明朝中期到1930年改鄉、社為鄉、鎮,這一地名沿用了近400年。夏格莊鎮作為其中一部分,擁有豐富的歷史沉淀和優秀的鄉村文化,其中雙山村尤為顯著。從2018年開始,夏格莊鎮黨委政府以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在雙山村打造了德治體系樣板,逐漸探索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之路。今年,該鎮以習近平總書記“家風”“家訓”重要論述為基礎,深入挖掘了雙山村傳承600余年的“清、慎、勤、智、仁、勇”張氏家訓內涵,打造了“雙山政德教育基地”,將該村600多年的祖傳家訓固定下來,傳承下去的具體實踐。基地建成后,雙山村兩委以此為教育陣地,常態化開展村民培訓、鄉村教育,傳承鄉賢惠政、傳播美好品德,夯實村莊治理道德底蘊,著力打造可推廣、可借鑒、可復制的鄉村德治萊西樣板。
以前村莊垃圾隨意傾倒、污水橫流等問題比較突出,夏格莊鎮黨委便開始探索如何將“德”治與村莊治理更加緊密的結合。近年來,“德”字作用雖然有所體現,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因缺乏引導,只能治家,不能治村。于是,鎮黨委便建立了道德積分管理體系,制定《村民道德積分評議辦法》,在各新村成立“村民信用管理小組”。每季度,各村管理小組會結合村莊工作對全村村民進行1次道德賦分并予以公示。積分高的不僅可以懸掛“道德家庭”標識牌,提高他們的榮譽感,還可以在道德超市選購物品。
今年積分榜剛公示的時候,一些村里孩子放學都會圍著積分榜津津有味的看,相互議論,孩子之間產生一種“另類攀比”,進而影響到家長的行為。村民為了給孩子“爭光”,便會以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的言行,積極參與到村莊的治理中,不但實現了村莊的善治,還促進了村莊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
在村莊的治理過程中,夏格莊鎮黨委發現了一個現象,村中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軍人、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處理村莊矛盾的時候,群眾更容易接受,矛盾更容易化解。因為,他們在村里都比較有威望、處事比較公正。鎮黨委便開始思考如何將他們的更好的作用發揮出來,于是便成立了“五老話心室”。村民出現矛盾時,村兩委便把“五老”和當事人聚到一起,讓當事人說一說原委、講一講理由,然后再因勢利導,效果出奇的好。鎮黨委還在各村成立了法律工作室,當“五老話心室”無法處理矛盾時,便由法律工作室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對矛盾糾紛化進行兜底處理,實現了“訪訴分流”,大大減輕了村莊信訪壓力。2019年,夏格莊鎮現場接訪218件,即時化解216件,其中接近90%的案件是通過“訴訪分離”模式解決。
按照整鎮推進、全域提升的工作思路,夏格莊鎮黨委將雙山的德治做法推廣到其他村莊。為此,成立鎮級黨校,黨校結合新時代發展大潮對張夢鯉六字家訓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和解讀,每個月都會組織現場教學和交流活動,依托實時視頻系統,實現各村莊同步上課,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農村黨員群眾的整體道德素質和能力,不斷增強全鎮鄉村治理的“道德底蘊”。2019年以來,夏格莊鎮黨委重塑網格管理服務體系,圍繞構建“多網合一、一網統籌”的總體目標,整合了村級11個職位、職責和資源,公開選聘“半職業化”網格信息員隊伍,待遇提升至6000元/年,特別突出把“黨旗插在網格上”,優先選聘黨員中心戶和黨員,全鎮158名網格信息員中,黨員占到了101名,夯實了戰斗堡壘。今年,夏格莊鎮積極推動“掌上民生”工作,研發“夏格莊鎮‘青云’微網格管理服務平臺”和手機APP,整合了網格信息員服務事項,初步實現了區域信息一鍵上傳、民情民意一鍵上報、服務事項一鍵辦理,政府管理更加高效,民情處理更加精準,群眾生活更加便捷。 青報全媒體記者 馬英歌 文/圖 通訊員 程強
責任編輯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