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0日訊 7月19日,山東省政府網站公布了《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山東將實施“三大工程”,加快建設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主骨架。到2025年,交通強省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山東在交通強國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沿黃達海、連通全球的雙循環戰略支點作用充分發揮,成為東北亞乃至“一帶一路”的綜合交通樞紐。
規劃提出,膠東交通圈將以青島為核心,完善青島-日照、青島-濰坊、青島-煙臺、青島-威海四條放射狀通道和日照-濰坊-煙臺-威海半環形通道,加快構建“扇形”綜合交通運輸主骨架,打造膠東1小時交通圈。充分發揮膠東經濟圈出海口的區位優勢和青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功能,強化與日韓、歐亞之間聯系,支撐打造全國重要的航運中心和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完善“一軸兩廊十通道”綜合運輸大通道
規劃提出,遵循《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一軸兩廊”(京津冀-長三角主軸、京哈走廊和京藏走廊)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一字型”沿黃通道山東布局,在鞏固提升既有“四橫五縱”綜合運輸通道的基礎上,推動形成“四橫五縱沿黃達海”十大通道。
完善四橫五縱通道。積極融入國家京津冀-長三角主軸、京哈走廊和京藏走廊。在基本形成魯北、濟青、魯南三個橫向通道基礎上,加快完善魯中橫向通道,提升沿海港口輻射能力和西向鐵水聯運效能,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在基本形成沿海、京滬輔助、京滬、京九四個縱向通道基礎上,加快完善濱臨縱向通道,強化與京津冀、長三角區域連接。
構建沿黃達海通道。積極融入黃河流域"一字型"大通道,加快構建沿黃達海國際陸海聯運大通道,發揮我省沿黃流域陸海聯動和東部沿海對外開放區域優勢,支撐和帶動黃河流域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服務黃河流域改革開放先行區建設。
構建"鐵公水"綜合交通大網絡
規劃提出,加快完善全國領先的軌道網、公路網、水運網,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打造軌道上的山東。按照內聯外通、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形成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客運軌道交通網絡,完善干支相連、專線延伸的貨運鐵路網絡。到2025年,全省鐵路總里程力爭達到9700公里。
(1)高速(城際)鐵路。到2025年,實現"市市通高鐵",營業及在建里程達到4400公里,省際出口達到10個以上。積極推進魯南高鐵曲阜至菏澤段、魯南高鐵菏澤至蘭考段、膠濟鐵路至濟青高鐵聯絡線、濟南至萊蕪、萊西至榮成、濟鄭高鐵山東段、濰坊至煙臺、京雄商高鐵山東段、京滬高鐵輔助通道山東段、青島至京滬高鐵輔助通道、濟南至濱州、德州至商河等項目,打通縱貫南北的京港(臺)、京滬輔助和橫貫東西的魯北、青濟鄭、魯南高速鐵路主骨架。力爭規劃建設濱州(東營)至淄博至萊蕪至臨沂、聊城至泰安至萊蕪至京滬高鐵輔助通道、青島至平度至萊州、青島至日照、日照至京滬高鐵輔助通道、濟南至濟寧、棗莊至新沂(徐州)、長治至邯鄲至聊城、菏澤至徐州等項目。探索建立全省高速鐵路建管養運體制,打造"高速鐵路建設管理模式"山東樣板。按照"四網融合"要求,建設支撐和引領"一群兩心三圈"城鎮化發展、快捷連接都市圈核心城市與中心城鎮城際客運鐵路。充分利用高鐵主骨架,依托濟青高鐵、魯南高鐵、濰萊高鐵、青連鐵路等既有高鐵路線富余運能,通過增開車次、增加停靠站等方式,開行城際列車;新建部分城際鐵路,加強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內城際鐵路規劃建設,連通高鐵主骨架,加強城市間快速聯系;改造提升部分普速鐵路,針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城市釋放貨運能力的線路,開展貨改客試點。
平度高鐵站。
(2)市域(郊)鐵路。根據通勤化需求,支持具備條件的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組團構建市域(郊)鐵路通勤網。充分挖掘和釋放既有鐵路運能運力,積極創造條件開行市域(郊)列車,加快淄博至博山市域鐵路改造工程建設;有序新建部分線路,統籌跨城市行政區域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重點推進濟南、青島市域(郊)鐵路發展,加快青島膠州至濰坊高密、青島即墨至煙臺海陽、濟南市域鐵路S1線等項目規劃建設。加強市域(郊)鐵路與干線高鐵、城際高鐵、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銜接,推動具備條件的跨線直通運行。
(3)城市軌道交通。按照具備條件城市宜建則建的原則,重點推進濟南、青島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積極推進具備條件的城市開展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建設濟南城市軌道交通二期規劃6個地鐵項目、青島城市軌道交通三期規劃項目、濟南東站至濟陽有軌電車項目。到2025年,城市軌道交通營運及在建里程達到700公里。
(4)普速鐵路。挖掘既有鐵路運輸潛力,強化多式聯運有效銜接,增強普速鐵路網連通度,推進"普鐵電氣化改造"工程,持續完善"四縱四橫"貨運鐵路網。實施"支線鐵路進港入園"工程,深入推進港口集疏運、物流園區及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打通鐵路運輸"前后一公里"。加快實施大萊龍鐵路擴能、坪嵐鐵路擴能、桃威鐵路電氣化改造等工程,力爭規劃建設濰坊至董家口、董家口至沂水、聊城至泰安、臨沭至連云港、海陽至鳳城、菏澤至徐州、鄆城至巨野、臨朐至沂水等鐵路。加快建設日照嵐山港區、石臼港區,煙臺龍口港區、芝罘灣港區,濰坊港疏港鐵路,臨沂臨港、兗礦東平陸港、蘭陵金石、山東如通、菏澤廣源陸港等一批鐵路專用線項目。
完善四通八達公路網。高速公路方面,將以實施"加密、擴容、提速、增智"四大工程為抓手,新建、改擴建高速公路近4000公里,進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網連接效能和通達水平。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車及在建里程達到10000公里,省際出口超過30個,雙向六車道及以上占比達到36%,基本實現縣(區、市)有兩條以上高速通達。
青蘭高速。
加快完成日蘭高速巨野西至菏澤段,京臺高速德州至齊河段、泰安至棗莊(魯蘇界)段等改擴建項目,提升國高網主通道擁堵路段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快建成濟南至濰坊、濰坊至青島及連接線、濟南繞城二環線西環段、臨淄至臨沂、濱臺高速臺兒莊至魯蘇界段、濮新高速菏澤段、濟微高速濟寧新機場至棗菏高速段、濟南至高青、董梁高速董家口至沈海高速段、沾化至臨淄等新建項目。
開工建設日照港嵐山港區疏港高速、明村至董家口、濟南繞城二環線北環段、泰安至東平、濟微高速濟南至濟寧新機場段、臨沂至滕州、單縣至曹縣、鄆城至鄄城、鄒城至濟寧、德州至高唐、商河至平原、高青至商河、榮烏高速文登至雙島段、濟商高速濟寧段、濟商高速菏澤段、東阿至陽谷、梁山至鄆城、濰坊港疏港高速、臺兒莊連接線、慶云至章丘、濰坊至鄒城、齊河至臨清、德上高速臨清連接線、濟南至寧津、臨沂至東海、齊河至東阿、兗州至鄆城、桓臺聯絡線等項目。力爭規劃建設董梁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南環段、萊州至青島、濟廣高速濟南連接線黨家至崮山段、日照至臨沂、棲霞至萊州、牟平至棲霞、蒙陰至邳州、臨沂至徐州等項目。
實施東營至青州高速公路、京臺高速齊河至濟南段、濟南至泰安段、濟南繞城高速小許家樞紐至遙墻機場段、小許家至港溝段、港溝立交至殷家林樞紐段、濟廣高速濟南至菏澤段、榮烏高速威海至煙海高速段、沈海高速南村至青島日照界段、兩城至汾水段、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河套至黃島段、榮烏高速煙臺樞紐至蓬萊樞紐段等改擴建項目。力爭規劃建設長深高速大高至彭家樞紐段、青銀高速齊河至夏津段、濟聊高速晏城樞紐至聊城西樞紐段、濟南繞城高速表白寺樞紐至晏城樞紐段、濱臺高速彭家樞紐至淄博西樞紐段等改擴建項目。推進既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優化和升級改造,力爭實施榮烏高速無棣和水灣、青蘭高速顧官屯、東呂高速回河、濟聊高速堂邑、嵐菏高速新興等互通立交新建和改擴建項目。
建設"1+2+4+4+N"綜合交通大樞紐
建設山東半島世界級港口群,打造和培育青島、濟南2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和培育煙臺、濰坊、臨沂、菏澤4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和培育濟南機場、青島機場、煙臺機場、臨沂機場4個樞紐機場,加快建設一批綜合交通樞紐設施,構建多層次、一體化的"1+2+4+4+N"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
建設山東半島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推進以青島港為龍頭,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濰坊港、威海港、東營港、濱州港為補充的山東半島世界級港口群建設。優化港口功能和布局,推進沿海港口岸線資源統一規劃、突出特色、高效開發,打造國際航運服務基地、大宗商品儲運交易加工基地,推動從裝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和金融港升級。到2025年,沿海港口泊位達到62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360個;吞吐量達到18億噸,其中集裝箱4000萬標箱。
優化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功能。加快推進青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努力培育濟南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拓展海陸空多元化交通網絡,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增強樞紐國際門戶功能。建設和培育煙臺、濰坊、臨沂、菏澤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積極建設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支持發展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優化客貨中轉設施、集疏運網絡及場站間快速連接系統,增強樞紐銜接轉運能力。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之間功能互補、設施聯通、協同運行。
打造以樞紐機場為骨干的現代化機場群。運輸機場方面,堅持新建遷建與擴容增效并重,加快形成層次明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化運輸機場群。支持濟南機場和青島機場打造國際樞紐機場、煙臺機場打造區域樞紐機場,積極培育臨沂機場打造區域樞紐機場,加快推進支線機場規劃建設。新建棗莊、聊城機場,遷建濟寧、濰坊、威海機場,實施濟南遙墻國際機場二期、煙臺蓬萊國際機場二期、臨沂啟陽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力爭實施日照山字河機場改擴建項目,開展菏澤牡丹機場二期工程前期論證。研究布局濱州、淄博、泰安機場。以濟南、青島機場為引領,打造"平安、綠色、智慧、人文"四型機場。到2025年,運輸機場總數達到12個,100公里縣級行政單元覆蓋率達到95%。通用機場方面,著力加快通用機場規劃建設,打造全省覆蓋、協同高效、服務優質的通用機場群,實現通用機場建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探索建立通用航空運營管理新機制,建設通用航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支持在樞紐機場周邊建設通用機場,疏解樞紐運輸機場非核心業務;鼓勵支線機場增設通用航空設施,提供通用航空服務。加快濟南商河、青島即墨、臨沂費縣、臨沭蛟龍通用機場建設。推進建設濟寧梁山、德州慶云、棗莊濱湖、泰安儀陽、威海榮成、泰安陽家泉、日照五蓮、煙臺長島、濰坊青州、濟南高新、泰安蓮花山、日照莒縣、濟南章丘、青島萊西等通用機場,實施萊蕪雪野通用機場改擴建和煙臺蓬萊通用機場遷建工程。到2025年,全省通用機場達到30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