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怪我!”西海岸新區寶山鎮大陡崖村老楊因為沒有及時收拾房前屋后衛生,被村里的“德育銀行”扣了5個積分,他原本要用這筆積分去村里的“德育超市”為小孫子兌換玩具,如今愿望落空。為了下一個月賺回積分,老楊趕緊把房前屋后的雜物收拾得干干凈凈。老楊的變化歸功于寶山鎮“德育銀行”的開辦,而像老楊這樣轉變的村民很多。
短短半年時間,“德育銀行”就完成了從一個村試點到44個村覆蓋,惠及2萬多村民,并在西海岸新區全面推廣。如今,“德育銀行”已成為西海岸新區鄉村治理的新“杠桿”,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模式,為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新載體和新動力。為打造“產業強、生態美、活力足、農民富”的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先行區貢獻了“寶山經驗”。
積分兌換日村民排長隊
記者日前來到寶山鎮大陡崖村“德育銀行”積分兌換日現場,村民們早早就在村西頭兌換點排起了長隊,熱烈議論著積分兌換的事。
確認自家賬戶積分余額后,在社會治理網格員的引導下,村民們到“德育超市”精心挑選需要的商品,洗衣粉、菜刀、洗潔精、醬油、兒童玩具……選好商品后拿到收銀臺處進行積分兌換。
短短的一天時間,村民們使用積分兌換的商品達200余件。“德育積分可以當錢用,我賬戶里有17分,正好兌一桶味極鮮醬油。”一名村民告訴記者。
在大陡崖村“德育超市”,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書本、手工抽紙盒、香皂、洗衣粉、醬油、醋、茶等日用品,琳瑯滿目的生活用品,讓人目不暇接。
寶山鎮社會治理中心駐大陡崖村網格員潘洪菊介紹,“德育超市”是村民們在線下兌換積分的地方,每月的積分兌換日,這里像“趕集”一樣熱鬧,大家用自己努力贏得的積分,在這里兌換自己需要的用品。
“德育銀行”激活村組織向心力凝聚力
什么是“德育銀行”?為何能受到村民們如此重視?西海岸新區寶山鎮黨委書記胡文國告訴記者,“德育銀行”是在村莊導入學校德育理念和銀行管理理念,以銀行積分的形式,建立積分激勵和約束機制。每個農戶在環境保護、睦鄰和家、鄉村發展、公益奉獻和自治守法五方面的表現,都被記入到銀行德育卡,兌換成德育積分在“德育銀行”里積存起來。以農戶為單位,建立村民積分賬戶,每個賬戶每月基礎積分為100分。村民積分賬戶1積分等值人民幣1元,德育積分積累到一定數量后,憑著積分,村民們每個月在積分兌換日,可到村“德育超市”兌換日常百貨,也可兌換理發、查體、全家福拍照等社會化服務。“‘德育銀行’是寶山鎮創新鄉村治理方式,建設平安鄉村的具體措施。提升了村容村貌、干群和諧關系、鄰里關系,也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我們大陡崖村‘德育銀行’建立以來,就把全村符合標準要求的189戶鄉親們作為‘儲戶’,將各家各戶的自治守法等各類行為轉化為德育積分,引導人們樹立‘儲存道德、收獲美好’的理念,不斷地在鄉村振興中促進村莊的進步與文明。”在寶山鎮第一個領辦“德育銀行”的大陡崖村黨支部書記楊力順手拿起手機,打開大陡崖村“德育銀行”app,向記者展示這幾個月來,村里各家各戶的積分情況。楊力介紹,村民每個月的德育量化積分經黨支部會議審核通過并公示后,錄入村民積分賬戶。村級管理員可以通過電腦后臺系統查詢所有情況,微信小程序只能是本村注冊手機號登錄,方可查詢自家情況。這些積分情況,還可以在大陡崖村鄉親們家門口的積分二維碼牌上,掃描查閱。
大陡崖村“德育銀行”建設模式引發廣泛關注,前來“取經”的村莊越來越多。購買兌換物品的資金從何而來?這是共同關心的話題。楊力介紹,資金是從村集體經濟收入中列支的。過去,每年春節之際,村里都會為村民們發些過節物品。建設“德育銀行”以來,大陡崖村把這筆資金用在了兌換積分物品上。“鄉親們十分看重用積分兌換物品,對鄉親們來說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好鋼用在了刀刃上,我們的資金投入產生了乘法效應”。
搭平臺創機制,鄉村治理探出新路子
記者調查發現,“德育銀行”在推動鄉村治理方面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在寶山鎮,“德育銀行”成了村民們熱議的話題,大家把目光投向“德育銀行”,積極參與,唯恐落后。多賺積分,對村民來說是件既有“里子”也有“面子”的事情。
在沒有開展“德育銀行”建設之前,大陡崖村不少村民不太愿意收拾自己家院外的衛生,自從了解到要量化德育積分后,便主動把院外門前的雜物收拾得干干凈凈,和之前判若兩人。也有村民過去不聽村里的工作安排,“德育銀行”建設實施后,這些村民發生了明顯變化,參加村里的活動積極起來。在大陡崖村,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鄰里互幫互助、助人為樂的事跡層出不窮。
青島沃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隋軍和團隊助力大陡崖村鄉村振興,在村里興辦了民宿,旅游觀光等產業。隋軍介紹,“德育銀行”興辦以來,村容村貌和村民們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堅定了公司在村里繼續發展的信心。“我們公司也要引入德育銀行理念,提升員工思想和道德素質,推進創新發展。”
黨支部領辦“德育銀行”回答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真正的社會主義一方面要讓人民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脫貧致富”這一課題,是黨組織領導開展鄉村治理工作的有力抓手,充分調動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群眾凝聚力和社會號召力,打造出鄉村治理的“寶山模式”。
如今,“德育銀行”建設逐漸成為西海岸新區鄉村治理的新“杠桿”,通過搭建村莊“德育銀行”平臺,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把鄉村振興與社會多元化治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創新群眾道德建設新模式,形成村莊治理體系的新抓手,營造出了“好事有人夸、壞事有人管、弘揚道德有回報”的濃厚氛圍和崇德向善的良好風氣。
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黨中央多次在農村采取了重大決策,使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也強調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持續抓黨建促振興。寶山鎮在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生活富裕方面,無疑走出了一條高質量鄉村振興之路,也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先行區建設貢獻了“寶山經驗”。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