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1日訊 7月16日上午9時15分,全國碳市場在北京、上海和武漢三地同時舉行開市啟動儀式,標志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正式開市。今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成為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詞”;努力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是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釋放出的新信號。碳達峰背后的綠色發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多維提升。7月20日,青島市第六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來到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上了一堂生動且深刻的“環保課”,并進行了交流互動。

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率先啟動交易
走進深圳排放權交易所,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兩個概念?!疤歼_峰”是指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劉洋介紹,2010年9月30日,以深圳成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為契機,經深圳市人民政府批準,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排交所”)成立,是我國較早致力于以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性環境權益交易機構。排交所于 2019年8月按照市屬國資交易資源整合改革要求納入深圳交易集團,正式成為深圳交易集團控股企業。排交所提供深圳碳排放配額、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等現貨交易服務,深圳危險廢物處置交易服務,創新型碳金融產品及服務和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服務,以及涵蓋專業研究、咨詢和培訓在內的綠色金融服務。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批準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全國七個試點省市中率先啟動交易。

低碳意味著更高質量地發展
“碳排放權交易是一種政府為實現碳排放控制目的所采用的市場機制。在該機制下,政府向企業分配碳排放指標,未實現履約目標的企業需要向減排成效好的購買碳排放指標,以完成其碳排放履約義務?!鄙钲谂欧艡嘟灰姿笨偨浝砹忠蠼榻B說,具體來說就是減排成效好的企業,在實現自己碳排放履約義務的同時,可以出售碳排放指標,獲得減排收益;未實現履約目標的企業,則需要支付額外的成本,購買其他企業的碳排放指標或經主管部門認可的項目核證減排量,以實現碳排放履約義務。

深圳是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城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城市、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這些年來,深圳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具備了較好的低碳基礎,低碳不是壓縮,而意味著更高質量地發展。2020年,深圳碳排放總量增幅逐步放緩,碳排放強度穩步下降,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強度已降至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
優化產業結構是實現低碳的關鍵,過去一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達37%,高技術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66%和72%,每平方公里產出GDP居全國大城市首位。與此同時,深圳還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形成了以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徹底淘汰了民用散煤和普通工商業用煤——這些亮眼的數據,是深圳敢于“打頭陣”的底氣。

以先行示范標準推動碳達峰
但與此同時,深圳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也面臨不少困難。比如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空間有限,內部挖潛減排的難度較大,新增能源消費需求大,以及短期內難以實現能源消費增長與碳排放脫鉤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考驗著深圳的智慧與魄力。
深圳的綠色既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運用科技和市場手段精細管理的結果。在鹽田區,有一個城市“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包括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三部分。)核算體系”。這項始于2014年的試點,通過測算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GEP的變化,就能及時了解和評估鹽田生態系統的發展狀況。之后,深圳已至少有8個區先后開展了GEP核算探索。今年2月,深圳市生態環境局與統計、發改部門聯合出臺GEP核算實施方案(試行),讓GEP與GDP雙軌運行,為深圳GEP核算工作制度化運行繪制了總施工圖。GEP核算體系將無價的生態系統各類功能“有價化”來核算“生態賬”,可以科學衡量“綠水青山”的價值。

在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中,描繪了一幅“天藍水秀”的動人畫面:未來五年將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發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標準推動碳達峰邁出堅實步伐,大氣、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環境質量持續提升,PM2.5年均濃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IV類以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超 文/圖)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