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3日訊 不久前,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邵一兵、牛兆倬率團隊應用經導管二尖瓣瓣膜夾系統(DragonFly?)成功為兩位高齡外科手術高危患者實施了經股靜脈二尖瓣修復手術,這是DragonFly?二尖瓣瓣膜夾在山東省的首次應用,標志著市立醫院在二尖瓣介入治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這次手術成功,只是市立醫院心臟中心勇于挑戰各種復雜危重癥心臟病的診治,緊跟國內外心血管病治療技術前沿的一個縮影。中國胸痛中心、中國房顫中心、中國心衰中心、國家標準化房顫中心卓越中心、中國房顫中心示范基地,72例TAVR手術,全省首例微創經心尖聯合瓣膜置換術、全省首例3.0T磁共振兼容心率轉復除顫器植入......從心內科、心外科各自為戰,到發展成為區域性綜合醫療中心的“名專科”,長久以來,心臟中心不斷向前,佳音頻傳。尤其是近年來,市立醫院心血管病專業發展成績斐然,新技術、新記錄、新成果不斷涌現,而“創新”便是其背后最大的驅動力。
骨干醫師赴國際頂尖心臟中心深造,國內知名高層次人才加盟
懷揣著打造“國家級”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夢想,心臟中心成立伊始就把目光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堅持超常規、高起點的發展模式,組建了一支由醫學博士碩士為主、具備良好合作和無私奉獻精神的醫療團隊。為了將先進的診療技術和管理模式帶回來,醫院啟動了幾年如一日的人才梯隊建設和技術培訓儲備:骨干醫生分批次遠赴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際頂尖心臟中心,完成為期19個月的臨床培訓和住院醫師歷練及進修,成為學科發展的中流砥柱;護理骨干也按計劃同步派出進修。
醫院同時引進國內知名電生理專家李賓公教授等多位高層次人才,帶領亞專科快速發展。“引育結合”的人才儲備戰略,為學科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經過15年的披荊斬棘,市立醫院心臟中心已成為半島地區心臟領域急危重癥和疑難雜癥的治療集聚地。年介入手術超過3000例,是山東省介入性診斷和治療開展最早、項目最多、水平最高的科室之一;心外科年手術超過600例,其中開展冠狀動脈搭橋術和大血管手術數量居半島地區首位。實現了心血管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全流程管理模式”。
整合資源流程再造,新救治體系成就國家級“救心高速路”
為給急性冠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和肺動脈栓塞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危重癥患者提供快速診療的綠色通道,最終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市立醫院啟動國家級胸痛中心建設。胸痛急救調動整合院內外資源,由總院長管軍擔任胸痛中心主任。
2019年,醫院歷時兩年正式通過國家級胸痛中心認證。通過整合院內多學科醫療資源,與院前急救人員、基層醫院鼎力協作,實現了與院前急救、各級醫療機構轉診和轉運、院內搶救的無縫連接,實現遠程心電圖、實驗室檢查等實時傳輸,專業胸痛醫師24小時遠程會診,診斷明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繞行急診室直達導管室,大大提高了搶救效率。胸痛中心自成立以來,已有超過3000名胸痛患者通過救心高速路得到及時救治。
心臟瓣膜病威脅著我國眾多老年患者,而應用導管技術無需開胸的TAVR(心臟瓣膜置換術)無疑是那些不能開胸手術患者的希望。為了攻克該技術,市立醫院組建了由心內科醫生、心外科醫生、麻醉師、心臟超聲醫師、體外循環師、介入放射科醫生、巡回護士組成的TAVR團隊,并順利開展首例TAVR手術。自此,市立醫院心臟瓣膜病介入治療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截止目前,高質量完成72例TAVR手術,其中包含多項省內“首例”的標志性成績。
“一站式”解除房顫隱患,新技術填補省內空白
作為市立醫院高層次引進人才,國內知名電生理專家李賓公教授入職以來,帶領團隊開拓進取,開展了多例全省首例、全市首例的射頻消融、高難度左心耳封堵、無線起搏器植入等技術,助推半島地區心律失常診治能力實現新跨越。
2019年7月,一位81歲高齡房顫患者因高齡無法耐受食道超聲,李賓公團隊另辟蹊徑,用心臟內超聲代替食道超聲指導左心耳封堵,手術取得圓滿成功,達到了預防卒中的目的,該技術填補了山東省技術空白。
2020年12月9日,李賓公主任團隊成功完成國內首批、山東省首例3.0T磁共振(3TMRI)兼容心律轉復除顫器(ICD)的植入,消除了ICD植入后的磁共振掃描限制,標志著全球領先的3TMRI兼容起搏技術在我省正式應用于臨床。同月,該團隊成功完成1例高難度房顫Kissing左心耳雙傘封堵術,成為青島首家獨立完成該項技術的醫院。該手術風險高、操作難度大,對術者操控技術要求極高,標志著市立醫院在房顫的左心耳封堵術治療方面邁入國內領先行列。
目前,心臟中心電生理中心每年開展房顫消融和左心耳封堵術200余例,并形成了“房顫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聯合手術的技術特色,在島城名列前茅。(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通訊員 徐福強)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