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8日訊 防汛工作重于泰山,防汛防災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把臺風“煙花”的影響降到最低,全市自然資源部門全面進入臨戰狀態,扎實做好防汛救災各項準備工作。據悉,近日全市自然資源系統共派出16個排查巡查組,對全市21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逐一開展了現場排查巡查和督導檢查,進一步督促落實防治措施。
在監測預警方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已與市氣象局、市應急局、青島地質院和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保持緊密聯系,隨時準備開展橫向和縱向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研判工作;全面啟動了群測群防,全市21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已落實“區(市)—鎮(街道)—村(社區)—點”四級專人監測責任,163余名基層群測群防員均已全部指導、傳達、督促到位。地質災害隱患集中的重點區域已確定了26處安置點,隨時做好轉移避險準備。
在應急準備方面,一是做好了預警研判信息發布的各項準備工作;二是檢修了各類預防應急物資,確保處于良好狀態;三是已明確6名地質災害防治專家,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做好了隨時提供應急技術支撐的準備;四是已協調準備3輛應急保障車輛,保證24小時機動待命;五是已督促區市自然資源局進一步落實協議保障機械設備,做好隨時應急搶險的準備。
在礦山安全方面,據悉全市現有持采礦許可證礦山企業42家,其中地下開采礦山26家(含13家礦泉水企業),除3家金礦企業正常開采外,其他礦山均處于停產狀態。
此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已實行24小時地質災害雙人值班,全面保持與自然資源系統上下級、技術支撐單位和相關單位的聯絡暢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責任編輯:榮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