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9日訊 近日,市園林和林業局印發《青島市“十四五”林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涉及園林林業兩個行業領域,范圍為青島市所轄各區市,期限為2021-2025年。
據悉,《規劃》作為我市園林林業行業今后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全市園林林業資源的保護與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對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筑牢我市生態安全屏障具有戰略意義。
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市將依托“山、海、城”地域特征,推進山水林田海島灣系統治理,推動公園城市建設,全面推行林長制,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備、效益顯著的城鄉一體化生態空間格局。“十四五”末,全市森林覆蓋率提升至1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0%,建成區綠地率不低于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15平方米。

《規劃》提出,確定“一軸、兩廊、三系、群線、多點”的園林林業生態結構布局。一軸是大沽河生態中軸,兩廊是濱海景觀生態廊道、北部生態廊道,三系是東部嶗山山系、西部黃島山群山系、北部大澤山山系,群線為河道和道路綠帶等線形生態要素,多點為各類自然保護地、生態林場、森林鄉鎮、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游園、口袋公園等呈點狀分布的生態斑塊。

《規劃》還提出,確定“一帶、三群、五區”的林業產業發展布局。一帶是大沽河生態產業發展帶,三群是嶗山山系森林旅游發展集群、大澤山山系森林旅游發展集群、黃島山群山系森林旅游發展集群。五區是北部特色林果發展區、西部木本糧油林木發展區、東部特色茶果發展區、中部林木花卉發展區、西南部特色林果發展區。
在公園綠地體系建設方面,推進郊野(山頭)公園綠地建設和濱水公園綠地建設。以各區市為主體,對市區的山頭公園進行改造提升,清除違章,豐富植被,增加配套設施,杜絕侵占山頭綠地,加大對雙峰山生態公園、白云山公園、合肥路北山等七區60個郊野(山頭)公園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全面提升(郊野)山頭綠地綜合服務功能。開展濱海岸線公園建設,在精細化管理好濱海步行道串聯的原有公園的基礎上,建設完成濱海藝術公園、郵輪母港公園、西海岸中央公園等14個濱海綜合公園,著力提升濱海岸線公園的生態活力。實施濱河岸線公園建設,根據河道綜合整治任務,同步推進河道綠化建設,通過自然岸線恢復、水土保持等生態治理,完成11條河道的規劃方案和綠化建設,提高河道生態綠化水平,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發展提供生態保障。
在生態修復方面,統籌實施包含生態修復造林、沿海基干林帶提升、低產低效林改造的生態修復工程2000公頃。并規劃實施包含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和森林撫育的森林提質增效工程,完成森林提質增效7650公頃。
在生態旅游網絡體系建設方面,按照“山、海、河、城”四項要素,突出區域特色、生態功能及景觀類型,統籌我市現有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各類公園綠地,發展生態旅游網絡,打造市南-嶗山濱海旅游、膠州灣濱海旅游、鰲山灣丁字灣濱海旅游、靈山灣濱海旅游、嶗山森林旅游、西海岸森林旅游、平度大澤山森林旅游、城陽紅島濕地旅游、萊西大青山-萊西湖-姜山濕地旅游、大沽河山水田園旅游、膠州山水田園旅游等四類共11條生態旅游精品路線。
此外,《規劃》提出,打造多層級的公園綠地體系,提升綠地精細化養護管理水平,完善公園設施和服務功能,公園綠地服務半徑逐步達標,城市綠化品質顯著提高。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強林地、濕地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預期水平,建成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框架,形成林業碳匯計量監測基礎,推進生態廊道、生態修復、森林提質增效等工程建設,生態保護能力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推進綠化典型創建、“互聯網+義務植樹”、創新“公園+”建設模式。強化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科研應用,成立生態智庫,推動人才隊伍建設,切實提高行業科創能力與水平。深化行業改革,推動產業規模化,促進園林林業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規劃》旨在指導我市園林林業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重點突出融合園林林業保護與發展,統籌園林林業一體化,實現綠色發展、綠色融合和綠色共享,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