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萊西市法院獲悉,該法院9名干警日前奔赴煙臺海陽,聯合海陽法院,在公證人員監督公證下,共同騰退一處法拍房,切實維護了申請人、買受人的合法權益。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原告王某將積蓄借予劉某,并收取一定利息,兩人相關賬戶來往流水達數百萬元。2018年2月21日,經雙方確認,劉某尚未償還的款項為120萬元,其當場出具借條。后經王某多次催要,該借款至今未還,故王某訴至法院。
庭審中,劉某辯稱該錢款實際是王某的投資款,而并非借款,其出具借條僅是為解決王某的家庭矛盾,并非真正的借款意思表示,銀行流水是正常的商業往來,并非還款,故其不欠王某任何錢款。
萊西法院經審查認為,劉某關于出具借條系為解決王某家庭矛盾的說法缺乏事實依據,根據其工作性質、年齡、社會閱歷均應知道出具該借條的后果,結合銀行流水等相關證據,可以印證劉某尚欠王某120萬元本金的事實,最終判決劉某償還王某借款120萬元及相應利息。
2020年9月3日,王某向萊西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根據申請執行人王某提供的財產線索,萊西法院委托海陽法院查封了被執行人劉某名下位于海陽市的一處住宅,并依法啟動網絡司法拍賣程序。房產拍賣成交后,萊西法院多次通知被執行人自行搬離法拍房屋,但被執行人刻意躲避,拒不騰出房屋。萊西法院依法發布公告,責令被執行人劉某及其他人員限期搬離房屋。期間執行干警多次聯系被執行人,申明利害,但被執行人不為所動。

被執行人的消極對抗態度堅定了萊西法院強制騰退房屋的決心。為維護司法權威和公信力,萊西法院研究制定了強制騰退行動方案,將此案作為破解執行難和為民辦實事的典型案件,一方面由執行干警以短信、微信形式對被執行人進行攻心戰,一方面聯系房屋所在地法院、物業公司形成合力,督促被執行人騰出房屋。
7月28日上午9點,根據行動方案,萊西法院執行干警、法警奔赴海陽市強制騰退房屋。在海陽法院協助下,現場騰退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盡管被執行人始終未曾露面,但在公證處人員全程監督公證下,執行人員、申請執行人、物業公司對屋內物品逐一清點登記,然后統一轉運至指定存放地點。最后,買受人檢查驗收后,從法官手中接過房屋鑰匙,臉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騰退房屋,一直是法院執行的難點,也深深困擾著勝訴當事人。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期間,萊西法院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執行工作新模式,逐案研究執行“骨頭案”,不斷提高執行規范化水平,切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法官寄語】勝訴有時并不意味著案結事了,債權人要有風險意識,在民事活動中,以抵押、擔保等有效途徑防控交易風險。在勝訴之后,主動向法院提供被執行人財產線索和下落,才能最大程度、及時有效地追回損失。(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通訊員 譚美娜)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