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吳亦凡因涉嫌強奸罪被依法刑拘,“頂流”跌為“頂丑”應已坐實。這起事件,除了警示病態的“飯圈文化”對社會風氣的危害,揭開不分清濁只要“流量”的“造星”現象及背后灰色甚至黑色的產業鏈,也讓一些公眾人物“護丑助惡”的“丑言丑語”被曬了出來,讓人大跌眼鏡。
此前吳亦凡爆出類似丑聞時,包括知名作家六六在內的一些微博大V公開為吳亦凡背書,有人聲言吳亦凡是“活菩薩”,玩弄女性是“親民之舉”,有人批評揭丑者是“毀了女粉絲的福利”……這些不堪入耳的言論,跌穿道德底線,讓人瞠目。
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些大V還是女性,甚至已為人母。
這些毀人三觀的“丑言丑語”,給社會尤其是青年人傳遞了巨大的負能量,當然必須予以強烈譴責。但這些人何以臉不紅心不跳地挑戰人們的認知底線,更值得深究。
事實上,“飯圈文化”扭曲成為充斥歪風邪氣的“怪圈”,根子在于,這是一個資本、平臺和某些大V流量至上的逐利“合謀”。資本要“造星”、平臺要流量、大V蹭熱點,為了利益共同“護丑助丑”,哪管公序良俗!
如果說,資本往往“隱秘”、平臺暗中“放縱”,而那些公眾人物“護丑”則是公開“助惡”,直接敗壞社會風氣、拉低道德和良知底線,他們在“飯圈文化”的塑造、年輕人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扮演的“壞教師”角色不可小視。
吳亦凡被刑拘后,個別公眾人物已為此前不當言論道歉——哪怕是被迫,但還有一些人仍在“裝睡”。希望這些人因“護丑助惡”付出代價。(評論員 張典標)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