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真正現代化的城市,并非鋼筋水泥森林,而是一個生命體、有機體。我們必須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像繡花一樣精細,以一流的治理鑄就一流的城市。
生命體、有機體,意味著要改善城市循環體系,做好生態化改造。李滄區九水街道賓川路社區萬科如園小區,在全市率先打造智慧生活垃圾分類生態轉化基地,為生態化改造做出了良好的示范。眾所周知,廚余垃圾向來是環境的殺手,而在這里可以全部轉化成為有機肥料,并形成了日產日清、循環再利用的閉環鏈條。這值得更多地方學習借鑒,相信具備這種處理能力的小區還有不少,完全可以復制這一模式,讓生態之花開得更加繁盛。

城市的綠色是一抹亮色,而對綠色的呵護,離不開精細化的管理。俗話說“人有三急”,上廁所看似小事,卻是每個人都無法回避的問題。一些地方的公共廁所夜間關閉,既給夜晚活動的市民造成了不變,也對城市文明和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與人方便,才能自己方便,城市管理亦是如此。李滄區通過增設24小時公廁,為市民解決了難題。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還對公廁進行了全面升級。這是以人為本的生動體現,也是為夜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配套。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環境優化將惠及每一個人。可以看到,李滄區各部門無論從制度、機制,還是行動、細節等方面,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今后,我們還需要共同努力,從身邊一點一滴做起,讓綠色成為這座城市的底色,奮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