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大學醫學院退休教師王坤森深夜拾荒資助家境困難學生讀大學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并收獲大量點贊。究竟是怎么一種力量,讓這位老師堅持多年做這件事情?
近日,記者去探訪住在刀茅巷社區的退休教師王坤森。烈日下,一樓一戶人家窗外開著鮮艷的一丈紅,一棵無花果樹在陽光下,葉子和果實都綠得發亮。一位佝僂著背的老人來開門,他穿著天藍色的長袖襯衫、黑色長褲和一雙打理得很干凈的運動鞋,笑起來很燦爛。這就是王坤森爺爺,但一下子很難將他跟拾荒這件事聯系起來。

深夜拾荒已堅持3200多天
王爺爺已經從浙大醫學院退休多年,今年89歲,之前在學校里從事國防教育,1993年退休。跟著他走進房間,老伴也姓王,王奶奶正忙著收拾東西,看王爺爺穿著長袖襯衫,頭上有點汗,擔心他太熱,過來輕輕地幫他把袖口挽高。
王爺爺頭一天晚上拾荒到深夜12點多,早上多睡了一會兒,精神看上去不錯。幫他一起算了下他堅持深夜拾荒的天數,從2012年7月起至今,已經9年了,3200多天里,中間除了住院等事情休息了20天,另外的日子,哪怕大年初一、中秋節,他的深夜拾荒從來沒停下來過。

王爺爺的賬本
王爺爺耳朵有點背,奶奶說一些擔心他的話,他好像沒有聽見,還在樂呵呵地跟我們計算這些年撿來的廢品總量:“我推三輪車出去,一般有50斤,多的時候100斤,按3275天算,總重量有160000斤以上了,差不多8噸。每天晚上撿來的廢品,能賣10到20元,這些年下來也有三四萬元了。真是讓人高興透了。”
說到這里,他的眉毛眼睛嘴巴都在一起笑。
從小知道不能讀書的苦
看著那些廢品,王爺爺仿佛看著寶貝。是啊,這么多年,他用這些寶貝換來的錢,先后資助了四位家境困難的大學生讀書,其中有位大學生已經畢業工作。

王爺爺不覺得這些廢品有什么臟,他還記得小時候在路邊撿煙頭的經歷。那時,父親失業,母親因病去世,家里的房子田地都變賣了,沒有什么收入,為了吃飽肚子,他去路邊撿煙頭,爸爸買來煙絲,裹在一起重新制作成卷煙,價格比包裝精致的香煙便宜一些,一包這樣的煙能賣兩毛錢左右,就靠這個維持生活。慢慢攢了一些錢后,爸爸才想到送已經12歲的他去讀書。哥哥姐姐都是文盲,他從哥哥姐姐那里深知沒有文化的苦,所以能讀書了特別珍惜,后來考上了杭七中。1950年元旦之后,他正式入伍,在部隊那么多年,他吃過很多苦,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轉業到當時的浙江醫科大學,他在新生軍訓時,給學生們上起了國防教育課??粗髮W生們朝氣蓬勃的樣子,他覺得祖國的希望就在他們身上。
想用自己的勞動來資助別人
退休后,王爺爺一直在想,自己能做點什么事情,能對他人、對國家都有益處。他在報紙上看到希望工程那張有名的照片——大眼睛女孩,被女孩渴望讀書的神情打動了,想起自己小時候看到同齡人去上學自己卻只能撿煙頭的辛酸,想到自己有困難和受了委屈時,別人對自己無私的幫助,他決定要資助一些家境困難的大學生讀書,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為祖國做貢獻。
可是,他不想用退休金來做這件事情,因為退休金是國家發給他,不是他靠個人努力得來的。他想靠自己的勞動來資助大學生。2012年,他通過媒體聯系上了一位常山籍的大學生玲玲,她家里父親殘疾,母親靠蹬三輪維持生計。玲玲考上了寧波大學,但學費不夠。

有一次,王爺爺看到路邊的拾荒者,覺得自己也可以做這件事。但是,他又想想,很多人是靠這點收入來生存的,自己不能去搶別人的飯碗。那別人白天撿,他就晚上去。而且,就選擇刀茅巷從慶春路到鳳起路這一段的30多個垃圾箱,不到別的地方去。晚上十一二點,別人酣然入夢的時候,就是王爺爺戴上口罩和手套,拿著鉤子,推著三輪車出去的時候。從刀茅巷這頭走到那頭,他的步伐很慢,翻看垃圾箱也很仔細,這樣撿滿一三輪車,常常就到了凌晨三四點鐘。一身疲憊的他回到家中,老伴王奶奶差不多也起床弄早飯了。吃過早飯,王爺爺才開始休息。這樣黑白顛倒的日子,他過了八年多。家里子女和老伴一開始都反對,但拗不過他,只能依了他。
王爺爺帶動大家一起獻愛心
王爺爺資助的大學生,從玲玲開始,一共有4位。大學四年,他給玲玲每個月寄300元生活費,玲玲順利地完成了學業。他又找另外幾位大學生結對子,有的是一學年支持5000元,有的是按月寄生活費。

他的善舉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周圍的鄰居從最初的不理解,到紛紛支持他。樓上的好幾家人,家里的報紙、雜志、紙板箱、飲料瓶都會收集好給他送來,連親戚家搬家不要的書本、電器,也會送過來給王爺爺。馬路對面的石浦小海鮮老板,店里的飲料瓶和紙板箱等都會留著給王爺爺。老板娘說:“我們關門很晚,但冬天很冷的夜晚,還看到王爺爺在外面撿廢品,太辛苦了,還這么善良,辛苦賣來的錢都去資助大學生了,我們就收起來給他,讓他可以多休息一下?!蓖鯛敔斦f,還有不少愛心人士,聽說他在做的事情,特地上門來送一百元兩百元給他,托他一起獻愛心。這些愛心,王爺爺都一點點積攢起來,用來資助大學生。看到身邊人被自己影響也在做這么有意義的事情,王爺爺心里真是開了花。
王爺爺又說了那句口頭禪
讓王爺爺特別高興的是,他資助的大學生學業有成,并也開始幫助別人了。最早資助的大學生玲玲,五年前畢業時給他寄來了穿著學士服的照片,王爺爺越看越喜歡。現在玲玲在一所小學當老師,班上也有一些家境困難的孩子,有不少是留守兒童 。玲玲看到他們,仿佛就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她忍不住給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愛。有些孩子寄宿在學校里,晚飯后時間長,肚子又餓了,她買來面包餅干等,作為小禮品送給孩子們。

徐玲玲大學畢業后寄來的照片
玲玲說,在王爺爺的幫助下,她大學四年過得很順利,畢業后有了收入,家里生活也好多了。她就在爺爺的鼓勵下,準備入黨:“爺爺說要積極向上,我聽他的話?!?/p>
萍萍是河北經貿大學的學生,9月即將讀大四了,現在在北京一家酒店實習。她也是直接叫王爺爺為爺爺。父母離異,她跟著父親生活??忌洗髮W,每年的學費5000多元,支付不起,是王爺爺的資助,讓她可以安心讀書。她知道爺爺身體不好,就讓爸爸經常寄一些家鄉的土特產給爺爺補補身體。去年爺爺心臟動手術,她在讀書沒法回來,爸爸和姑姑一起到醫院看爺爺。聽說爺爺一出院又去拾廢品了,萍萍也很擔心他的身體,每次打電話給爺爺時都提醒他保重身體。萍萍說,在爺爺的鼓勵下,她也在準備著遞交入黨申請書,向爺爺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他人有益的人。

資助的這些孩子都這么上進,王爺爺又說了那句口頭禪:“高興透了!”
這一刻,仿佛他的背也不再彎了,整個人看上去很挺拔。
(內容來源:橙柿互動《“高興透了!” 浙大退休教師堅持拾荒3200多天 資助四位大學生》 記者:黃鶯 部分圖片來源于杭州浙江大學校友會)
實習編輯:李正玉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