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5日訊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深海一號”科考船按照中國大洋航次年度總體計劃安排,組織實施中國大洋66航次。本航次執行時間為2021年8月3日至9月16日,是“深海一號”船入列以來執行的首個大洋綜合調查航次,將主要利用深海淺鉆等裝備在西太平洋海域開展富鈷結殼資源環境調查。

據介紹,本航次計劃在西太平洋富鈷結殼合同區及鄰近海域開展富鈷結殼資源調查,利用深海淺鉆獲取高精度數據和樣品資料,進一步圈定富鈷結殼含礦區,獲取部分區塊控制的資源量,為富鈷結殼合同區第一次區域優選與放棄提供關鍵支撐;開展重點區塊的詳細勘探調查,獲取該區塊探明的資源量,逐步實現“十四五”在合同區保留區內圈定富鈷結殼礦體的資源勘探目標,并為合同區富鈷結殼采礦試驗及其環境影響評價選區提供依據。同時,航次計劃在富鈷結殼合同區開展環境基線和生物多樣性調查,收集環境基線數據,保障富鈷結殼采礦試驗的環境影響評價,履行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富鈷結殼勘探合同義務,彰顯我大國形象。
據了解,與以往“深海一號”船航次相比,本航次具有船與淺鉆、錨系設備首次適配,調查設備類型繁多,參航人員專業廣泛等特點。首先,“深海一號”船首次開展淺鉆取樣、錨系布放回收海上調查工作,極大考驗了船舶與該設備的適配性。其次,航次搭載有船載多波束、重力、淺地層剖面等聲學探測設備,淺鉆、多管取樣器、箱式取樣器等地質取樣設備,海底著陸器、浮游生物分層拖網、浮游生物垂直拖網等生物調查設備,溫鹽深儀、原位大體積水過濾器、錨系等水文探測設備,設備類型較以往航次大大增加。同時,本航次涵蓋了地質、地球物理、物理海洋、生物、化學、微生物基因等多學科專業人員,是較為典型的大洋綜合調查航次。(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李勛祥)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