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11日訊 100多枚毛主席像章、四五本不同年代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五六冊歌詞抄錄本……這些印刻著時光痕跡的老物件,被海都社區黨員張玉華視若珍寶,當成“壓箱底”的寶貝呵護起來。這些“紅色藏品”里存著張玉華怎樣的時代記憶,近日,她向記者娓娓道來。
熱愛收藏像章,見證社會發展
“小時候佩戴毛主席像章,是一件非常光榮、自豪的事情。”張玉華笑著回憶說。出于對毛主席的崇拜和敬仰,從上初中開始,她就喜歡收集毛主席像章。那時像章版本更新換代比較快,為了趕上潮流,張玉華四處打聽,每得到一塊就小心翼翼地保管起來。母親也很支持她的愛好,專門為她找了一塊海綿,方便存像章。如今,海綿的邊角已經破損,一枚枚方形、圓形、旗形的像章歷經時光沖洗,依舊完好地別在上面。
“像章就像是一位見證者,見證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99年的光輝歷程,見證了改革開放之后,我們的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張玉華感慨道。
張玉華兄弟姊妹五個,她排行老三。小時候家里生活比較困難,買不起好看的衣服,她母親就把父親從工廠里帶來的藍色粗布裁剪一下做成衣服。直到今天,在張玉華的腦海里,母親熬夜縫衣服的場面仍歷歷在目。后來,她高中畢業下鄉插隊,仍然保持勤儉樸素的生活習慣,衣服破了,也不舍得扔掉,縫上補丁繼續穿。“我那會有兩條沒有補丁的衣服,平時都不舍得穿,只有重要場合和活動的時候才穿。”張玉華說。
學生時代,她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抄錄歌詞,把當時流行的《冰山上的來客》《紅梅贊》《唱支山歌給黨聽》等歌曲的詞譜抄到筆記本上,用其他顏色的筆在旁邊空白處畫上花草裝飾元素,把歌詞抄錄本裝點得十分別致。
拼搏改變命運,牢記黨的恩情
受父母影響,張玉華兄弟姐妹們為人處世正直善良,在工作崗位上拼搏進取,通過奮斗改變家庭的命運。
下鄉插隊回來后,張玉華先后在青島制革廠、青島紡織機械廠上班,無論是生產技術,還是單位活動,她樣樣爭先,多次被評為先進標兵。“感謝黨和國家給我們帶來的發展機會,當時心無旁騖,就是干好本職工作,改善家庭生活。”張玉華說。憑借出色的表現,1996年,張玉華被推薦入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如今生活發生巨變,老百姓過上了“向往的生活”。讓張玉華更加驕傲的是,她的家庭成為了黨員之家,兄弟姐妹中有四人是黨員,她的老伴、兒子、兒媳都是黨員,他們牢記拼搏進取的家風家訓,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揮灑汗水,為社會發展奉獻力量。(青報全媒體記者 陳勇 通訊員 王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