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6日訊 進入-30pa的負壓實驗室,猶如身處海拔3000米的高原,被防護服、雙層口罩、護目鏡包裹得密不透風的檢驗人員在里面待了不一會兒,衣服就濕透了,連續工作幾個小時后就會出現頭暈、惡心等“高原反應”,出來脫掉防護服后,發現雙手如同浸過水的饅頭……這就是青島市城市檢測基地基因擴增實驗室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狀態。雖然辛苦,但他們在咬牙堅持,因為他們要晝夜不停、爭分奪秒,力保用最快的速度支援煙臺完成核酸樣本的檢測,他們的總任務為6-7萬份樣本。截至8月6日15點,我市已配合煙臺完成10萬多份樣本檢測。

青島市城市檢測基地坐落于青島市市立醫院徐州路院區。8月3日下午3點,青島市醫學檢驗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市立醫院醫學檢驗部主任宋衛青接到了緊急命令,基地需要支援煙臺核酸樣本檢測。從接到命令到做好全方位準備,僅用了30分鐘,核酸檢測隊伍就高效組建完成。8月4日0點30分,煙臺市的首批5000余份樣本自萊山區抵達青島,截至今天下午2點,基地已收到了煙臺市萊山區、經濟開發區、海陽市等地的6批次4萬多份樣本,每份樣本10合1,也就說這些樣本來自47萬人。

為保證以最快的速度檢驗出樣本結果,實驗室晝夜不歇,每30名檢測人員為一組,三班倒,每班連續工作6小時。宋衛青說:“為配合完成煙臺核酸檢測,我市統籌全市資源,市立醫院、中心醫院、第三人民醫院3個城市檢測基地24小時連軸轉,青大附院、海慈等20余家醫療機構也前來支援。”自接到命令以來,宋衛青已連續三天沒回家,每天就在辦公室的地鋪上睡兩三個小時。

6日當天,觀海新聞記者在基因擴增實驗室的窗外看到,長長的走廊兩側分布著12個小實驗室,試劑制備、樣本制備、基因擴增、結果分析等環節依次在此完成。核酸檢測沒有自動化,全靠人工。市立醫院醫學檢驗部技師趙凱告訴記者,在試劑制備環節,需要加入反應液,最少加樣量為5微升,完成后由傳遞員傳遞到樣本制備區,經過核酸提取后,把純化濃化后的核酸加到反應液里,經過密閉混勻、離心后傳遞到基因擴增區,然后等待結果。傳遞員要在幾個區域來回傳遞,工作的6個小時里能磨壞4雙鞋套。

據悉,今年1月15日,青島市城市檢測基地正式建成,日檢測量為3萬份樣本,這是它首次進行如此大批量的核酸檢測任務?!拔覈灿?00個國家公共檢測實驗室,青島共有2個,市城市檢測基地是其中之一,另一個在市疾控中心,疾控的同事們也同樣承擔了這次支援任務?!彼涡l青說。

去年10月,為保障青島5天完成全市全員核酸檢測,煙臺、淄博等5個地市與青島開展對口協作,接收核酸樣本進行檢測。宋衛青說:“現在是我們還恩情的時候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陰霾終將過去。”(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文 韓星/圖、視頻 實習生 張悅 )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