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意識到工業互聯網是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必由之路。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能迅速調整供應鏈,及早轉產、復產。工業互聯網同時也是城市升騰的機遇。
擁有雄厚制造業家底的青島,作為一直將制造業視為看家功夫的城市,工業互聯網也是一個必須站上的“風口”。“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就在不久前,這座城市的決策層明確提出這一目標。在經歷了多年探尋之后,青島制造瞄準這一新的愿景,又一次開始多個維度的跨越。
龍頭驅動
這不是青島第一次與“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被一同提及。2019年7月,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在一次大會發言中表示,“相信未來青島一定會成為世界的工業互聯網之都”。2020年3月,青島在海爾集團發展規劃座談會上提出,全力支持海爾實現4年5000億目標,用好海爾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海爾卡奧斯COSMOPlat已匯聚3.4億用戶、390萬家全球一流資源,賦能15個行業。
透過對海爾的支持,青島其實要告訴所有企業的是,只要你有膽識、有洞見、有目標,城市就可以提供施展的舞臺和支持。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世界里,一定是能包容多種創新、成就百花齊放的一座城。
青島優秀的企業,也早已在工業互聯網領域開始了各自的探索。
不同于海爾基于5大平臺的再造,青啤欲借“啤酒+”產業生態圈實現價值倍增。雙星打造了全球輪胎行業首個全流程工業4.0工廠,串聯起銷售和服務,探索輪胎行業新模式、新業態;特來電建設智能充電網,利用充電大數據為車輛體檢,沉淀的大數據經過分析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決策參考;宏大紡機銷往全球的清梳聯等產品都能通過平臺實時監控、在線會診,相關數據也可反向用于產品優化和升級……
這些企業雖在思路、步伐、進度上各有差異,但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以它們為龍頭,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架構將迅速成形。
解困“水面之下”
當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不僅要有龍頭帶動,如何用工業互聯網激活青島制造龐大的身軀更是一篇必須做好的大文章。
青島較早就意識到青島制造要轉型脫困,必須抓住工業互聯網這波紅利。“我們培育出了多個行業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了幾十個智能工廠以及一批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產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互聯網處負責人周林說,“有能力的大企業可以建平臺、打造無人工廠,中小企業要加快自動化、信息化步伐。”
當前,人工智能、5G等已落地應用,為企業全面實現互聯互通和智能制造提供了契機。“產線打通、車間打通、生產倉儲打通……更多企業逐漸從點到線再到面,真正實現工業互聯網,進一步創新生產模式、商業模式、管理模式。”周林說。
而在這一進程中,政府的支持、平臺型企業的賦能將起到四兩撥千斤的關鍵作用。
新生態帶來新可能
“依托行業平臺,大中小企業可以全部聯通,形成網絡化、數字化的全產業鏈體系,進而在一個地區形成智能化的產業集群,帶動產業進一步提升。”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教授、青島市互聯網工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慶黨說。
青島在家電、汽車等產業均擁有行業龍頭。全產業鏈體系可以充分調動、利用優勢資源,提升產品及服務的附加值,帶動整個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在李慶黨看來,這種方式也有助于打造“青島制造”品牌。
當下,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恰逢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新產業起步期,發力未來產業布局、培育新生力量又迎來新一輪起點。青島此次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還要將全球的產業、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都融入發展進程之中。
換個角度,青島是在用自身門類齊全的制造業,吸引更多人工智能、5G等企業落戶,為未來布局。對這些剛從實驗室中走出來不久的新產業來說,應用場景最具誘惑力,只有在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應用中才能更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