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院承載著青島人對于百姓生活、煙火人家的記憶,如何通過推出全新業態、注入青島元素、提升人氣指數,打造老城區獨有的中高端文創旅游空間,成為市民熱切關注的話題——
里院改造:如何再聚“煙火氣”
作為青島人獨創的民居建筑形式,里院融合了中國傳統四合院和西方商住式公寓樓房建筑特點,不僅是青島老城區建筑的重要代表,也是青島建筑文化的標志性符號。前期,借助老城區復興的東風,部分里院實現了全面改造升級,也被坊間寄予厚望。但由于整體規劃錯位,業態單一,旅游吸引力嚴重不足,修繕一新的街區游客稀少、門可羅雀。擁擠熱鬧的胡同、銹跡斑駁的過道、油光發亮的臺階……很多“老青島”最懷念的里院獨有的市井喧囂和煙火味道,似乎在這樣的清冷中成了漸行漸遠的記憶。缺少“煙火氣”,成為里院改造后的最大槽點。就此,有專家認為,通過規劃變更,推出全新業態,注入青島元素,再聚火爆人氣,將其打造成老城區獨有的中高端文創旅游空間,是破解目前里院發展困境的最佳選擇。
現狀
修繕改造煥然一新
店門緊閉游客稀少
青島的里院,最集中的區域位于海泊路周邊。這條東起聊城路、西接中山路的道路,串起了廣興里、鴻吉里、鴻升樓等許多青島老建筑。其中,最具魅力的廣興里是青島迄今為止最大的里院。
8月3日,記者實地探訪海泊路發現,這條老路鋪設了花崗巖石塊,街道周邊各主要路口都設置了擋車桿,已經成為真正的步行街區。道路兩側的法國梧桐枝繁葉茂,在墻壁上留下了婆娑樹影,環境十分優美。記者留意到,雖然海泊路23號立德里、海泊路37號里院、海泊路43號蚨字樓等里院都已修繕完工,但整個街面卻很少見到市民和游客的身影,修繕一新的里院街區顯得空空蕩蕩。
立德里位于海泊路與濟寧路路口,剛剛修繕完工,四周用廣告圍擋圍著,尚未啟用。門口銘牌上標有“中西合璧的里院建筑,始建于1909年”字樣。立德里旁邊的一個里院,大門上掛著“歷史文化片區招商服務中心”招牌。
“這里正在招商嗎?”記者進門咨詢。
“我們這里已經不負責招商了,這個片區的招商服務中心搬到哪兒了,我也不知道。旁邊的廣興里已對外開放了,你可以去那里看看?!币幻ぷ魅藛T說。
記者隨后沿海泊路向西行走,過了兩個路口來到了久負盛名的廣興里。這個歷經百年風雨的老里院,如今已煥然一新,變身為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記者進院參觀時留意到,廣興里修繕后保留了青島里院獨有的特色——“三段式”商住兩用建筑的墻基采用青島本土出產的花崗巖斧剁石,參差錯落地圍成小樓的“裙邊”。樓梯由結實的青石砌成,走在上面穩當、踏實。青石上的天然紋理歷經百年摩挲,已然泛出油亮的光澤。院內設置了老照片墻、電話亭等拍照打卡點。然而,在偌大的廣興里,除記者和一名男游客外,只有幾名工作人員匆匆走過。

成為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的廣興里人氣不足。
廣興里二層有多個展廳,里面布置了工業設計展覽,但所有展廳大門緊閉,無法參觀。在三層辦公區,多數房間空置上鎖,僅有六七個房間內有員工在辦公。
“從網上看到廣興里是經過修繕開放的百年里院,有文創店鋪、工業設計展等游覽項目。來了才發現,除了空蕩蕩的老樓院,沒什么可看的。”男游客在廣興里轉了一圈,略帶遺憾地離開了。
“二層的展覽不對外開放,三層是辦公區,游客在一層院內參觀就可以了?!睆V興里門衛介紹說。
時至上午10時,廣興里臨近街道的一層網點房全部閉門謝客,透過玻璃窗,能看到店內擺放的服裝、旅游紀念品等商品。記者圍著廣興里轉了一圈,只有西南角一家銷售食品的商鋪開著門,店內有“青島特色”的手寫海報?!斑@里有青島特色的小吃嗎?”記者問?!皼]有,我們這里只有曲奇和一些小點心?!钡赇伖ぷ魅藛T回答。
中午10時30分,記者又來到中山路西側的寧陽路片區探訪。該區域緊鄰青島火車站,片區內有8個里院,其中不乏文保建筑,是中山路啟動最早、進展較快的歷史城區保護利用項目。7月初,寧陽路銀魚巷剛剛舉辦了為期4天的“藝術營造節”。

改造后的銀魚巷幾乎見不到游客。
從湖北路入口進入銀魚巷,巷口是近期開放的銀魚巷微型博物館,三四十平方米的展館,通過圖片和實物展示銀魚巷的歷史。從湖北路至肥城路約200米的銀魚巷,街巷內幾乎沒有營業的店鋪和商攤,路上稀疏的行人,完全沒有一個月前“藝術營造節”的熱鬧氛圍?!爸挥袪I造節那幾天還有些人氣,平時這里就是一條背街小巷,街巷里一些里院還沒改造完?!币幻易°y魚巷的居民說。
問題
產業升級規劃錯位
業態單一人氣不足
青島的里院建筑始建于19世紀末,是獨具青島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形式。相比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青島里院建筑融合了中國傳統四合院和西方商住公寓樓房的建筑特點。1922年,《青島概要》稱其為“華洋折中式”建筑。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里院成為青島平民階層的主要棲身之所,高峰時期,數量達到數百座,與充滿歐陸風情的庭院別墅一起,營造出青島老城區的獨特風貌,見證了青島百年城市變遷。
對里院的保護開發,青島早在3年前就開始了。2018年12月,由青島市勘察設計協會和青島中德交流協會共同主辦了中德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青島論壇,其中的里院改造方案設計競賽,為之后的歷史城區改造儲備了設計方案。2019年,我市建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聯席會議制度,推進里院等歷史城區保護更新;2021年,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成立,以里院改造帶動老城復興。
“就市北區來說,里院建筑集中區域包括館陶路、上海路、武定路、四方路等片區,其中,四方路片區是面積最大、改造最早的片區。目前,四方路片區改造已經接近尾聲,相關部門正在招商?!笔袣v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青島市的里院建筑主要集中在中山路周邊,分屬市南區和市北區,各區對里院改造都有各自的整體規劃和招商方案,包括具體到哪個片區引入何種產業。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從全市層面,對片區改造的修繕、招商情況進行調度和引導。

四方路片區保留了大量里院建筑。
“里院改造引入的產業,出現了人氣不足的現象,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注意到了?!痹摴ぷ魅藛T表示,以廣興里為例,里院房屋征收后,前期居住在這里的本地居民搬遷,人口流失嚴重。而且在改造之前,里院的房屋大多已空置多年。同時,廣興里所在片區主要是產業引進,目前是一些工業設計工作室在里面入駐,業態比較單一,加之目前沒有了居住人口,導致這里“煙火氣”不足。

四方路片區步行街上行人稀少。
公開資料顯示,四方路街區以工業設計創新、文化創意等總部經濟為主,旨在打造青島工業設計產業創新體系。入駐廣興里的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已經引入20多家國內外知名設計創新機構和品牌,搭建起工業設計的產業鏈。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入駐廣興里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的企業屈指可數。
“為解決人氣不足的問題,我們也正在積極謀劃,增加一些能夠吸引年輕人的業態,提升旅游吸引力。同時,利用中山路、棧橋的豐富旅游資源,整合市南、市北兩個區的里院片區,在旅游旺季先把人流引過來?!?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中山路兩側片區目前都在陸續啟動,前期征收的空置里院,計劃5年內全部修繕完畢,在引入產業時,向能夠聚集人氣的產業傾斜?!坝辛巳?,里院片區才會活起來。”
建議
打造中高端文創旅游空間
注入青島元素提升“煙火氣”
“里院改造首先要定位準確。未來,應該以打造有‘煙火氣’的中高端文創旅游空間,而不是CBD式的辦公區域為目標。”市北區政協委員、民俗專家魯漢直言目前里院改造中的產業規劃錯位問題。6年前,他起草了《保護里院建議案》,提出了“保護里院商住民俗”,并首次被里院保護方案采納。魯漢認為,老城復興的標志是人氣,沒有人氣,再好的改造都會曇花一現。
魯漢建議,里院保護利用不是對老建筑的簡單修繕,更重要的是在聚集人氣方面下功夫。要根據里院改造規劃目標,在里院升級改造中注入更多的年輕元素,比如充滿文藝范的青年公寓、里院客棧等,都應該是里院片區未來改造的主要業態。通過“最青島”的里院客棧,吸引世界各地的時尚年輕人,產生聚集效應,用年輕人的消費理念和需求制造“煙火氣”。
“老城復興確實應該以人為本,首先要把人引進來,讓人留下來。有了人,所有的業態都會隨之自然生成,這就是所說的‘煙火氣’?!弊鳛橥辽灵L的青島人,山東建筑大學副教授慕啟鵬同樣表達了里院改造須再聚人氣的心聲。
為了推動青島老建筑保護,此前,慕啟鵬曾以里院作為研究課題,帶領學生對四方路片區做過實地考察和調研。慕啟鵬建議,里院保護首先是要讓歷史建筑“活起來”,首先要有人居住,有人使用,有人消費。“比如,通過打造各種新興旅游住宿業態,吸引更多的人來居住,從而形成全方位的產業鏈條?!彼f。
在魯漢看來,為了聚集人氣,里院片區未來的改造還應注入更多的青島特色文化元素,利用青島獨有的文化符號,打造獨特的城市文化空間。通過具有青島風格的文創產品和文創項目來聚集人氣,從而吸引更多的商業項目和總部經濟入駐。
“石庫門是上海市井文化永續傳承的記憶,其中的新天地就是以石庫門建筑舊區為基礎,成為城市更新方面的成功案例,現在已經是享譽世界的商業區?!濒敐h說,上海石庫門、長沙文和友、成都寬窄巷子……這些“回憶殺”商業區都成了網紅打卡地,而這些打卡地都是以本地文化植入為主導?!俺鞘猩罘绞讲煌獾亟涷炛荒芙梃b不能照搬?!濒敐h建議,青島的里院改造應該結合青島本土特點,啟用青島本土專家,借鑒外地優秀案例,就每個里院片區從聚人氣入手,進行更為精細化的規劃設計。
“里院保護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簡單落在紙面上的規劃設計,從區域定位和發展思路,都需要團隊的整體思考和策劃?!蹦絾Ⅸi認為,里院保護開發切忌操之過急,設計方案應該細化到每一個里院的功能定位,甚至每一個房間改造后的用途。慕啟鵬建議,在沒有確定入駐商戶前,避免對里院房屋做大面積修繕,里院招商成熟一個、修繕一個;對已經修繕完工的里院片區,應該加大宣傳推廣,通過房租限期減免等方式,盡快吸引商戶入駐,提振片區人氣。

青島日報2021年8月11日9版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