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苗接種,是構建群體免疫屏障、阻斷新冠病毒傳播、保障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根據山東省統一部署,青島自8月10日起開始為12-14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按計劃,青島將在8月底完成15-17歲青少年全程接種;9月份完成12-17歲兒童青少年全程接種和查漏補種。12歲以下兒童還需耐心等待下一步安排。
要進一步認清疫苗在疫情防控中的不可替代性,用更高的接種率構建免疫屏障。雖然毒株出現變異,但新冠疫苗依然具有相當強的保護效力。當前研究表明,現有疫苗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風險,減少感染者的傳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癥發生率和病死率。可以說,疫苗仍然是我們防控疫情,尤其是防止變異毒株不斷擴散的最有力武器。值得注意的是,德爾塔變異毒株傳播速度較快,病毒載量較高,潛伏期較短,治療時間較長,因此也拉高了群體免疫的門檻。鐘南山院士針對這一情況專門提醒,我國需要83.3%的疫苗接種率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目前國內疫苗接種率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亟待讓疫苗接種覆蓋面再度擴展、延伸,不斷加“寬”加“深”防控病毒的“護城河”。
疫苗不但要一針一針打下去,而且要打得快、打得好。眼下,全國正在推行青少年疫苗接種工作,學校是聚集性場所,學生安全有效接種疫苗十分必要。此次我國把疫苗接種范圍擴展到12-17歲,基本實現了對初高中生群體全覆蓋,既能有效構建校園防控網絡,也是筑牢社會免疫屏障的一部分。青少年接種疫苗,能否有效產生抗體,不良反應是否明顯等,是當前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相關部門要參照此前積累起來的好經驗、好做法,宣傳好、組織好接種工作;及時做好信息發布工作,認真回應家長關切,讓學生安心,讓家長放心。
疫苗接種是一場“硬仗”,應該為一線“種苗人”點贊,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工作者是這場“戰疫”的主力軍,對他們來說,“白加黑”“5+2”已成常態;因為坐得太久,硬邦邦的“護腰”成為他們的標配;為減少上廁所時間,有的甚至用上了“尿不濕”;現在接種的是兒童,他們格外注意耐心服務,說話輕柔……他們以高強度的工作、高水平的服務,為社會織牢織密“防護網”。廣大接種疫苗的市民不妨多一點耐心,多一些換位思考,讓接種工作更順暢、更有序。
變異毒株的傳染力今非昔比,接種疫苗既是個人權利也是公共義務。只要人人參與、人人盡責,讓更多的群體納入疫苗護衛的“金盾”之下,我們就能構筑起強大的免疫屏障,有效阻斷病毒傳播,在疫情防控中牢牢占據主動。(王學義)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