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學兵,1970年7月出生,1992年12月參加工作,199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理事長,黃島區政協委員。
從醫30年來,許學兵堅持從大處著眼,從細處著手,從實處著力,力求讓患者獲得更多的“小確幸”。他帶領團推挑戰醫學領域的一個又一個難題,踐行救死扶傷的醫者初心;他肩負醫院改革的一個又一個重任,牢記著為民服務的醫者使命。十大優秀院長、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一連串榮譽的背后,凝聚著他所付出的汗水與心血,更是“醫者仁心”的生動實踐。

堅守初心
做百姓健康“守護神”
扎根基層醫療系統30年的許學兵,用認真務實的工作態度贏得了患者的信任,盡心盡責地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健康。如今的他已成了青島基層醫院的一面旗幟,也是眾多患者的“知心人”。
在許學兵看來,醫生的職責不僅是看病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從關鍵小事入手,讓患者獲得更好的就醫體驗。“要把患者當親人,這樣你考慮問題就會帶有更多感情!”這是許學兵掛在口頭的一句話。隨著醫院患者逐漸增多,工作強度日漸增加,雖然并不在一線坐診,但很多居民看病“只找許院長”,為此,許學兵幾乎全年無休,加班到深夜成為常態,“能得到大家的信賴不容易,我會一直干下去”。
“雖然許院長并不看病,但是我們找他就是放心踏實,他安排的事就是靠譜!”在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一名前來找許學兵的老患者如此表示。甚至,一些多年未見的老患者,見到他也是十分熱情,拉著手聊起來不讓走,如同一家人。
他的手機24小時開機,他的辦公室從不關門。“就是方便患者能隨時隨地找到我,如果一個院長害怕見患者,那是不合格的!”
在為患者考慮的同時,許學兵大刀闊斧地推進薪酬制度改革,以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及服務質量作為績效考核依據。薪酬福利提升了,醫護人員的干勁足了,服務態度改善了,業務量屢創新高。
許學兵始終認為,醫院要發展,必須不遺余力培養人才,不拘一格引進人才,讓臨床、教學、科研“三駕馬車”并駕齊驅。而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也在他的帶領下,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銳意進取
當醫療改革“領頭雁”
1992年,許學兵進入醫療衛生系統工作,從業幾十年始終滿懷一腔為民熱情。2007年他臨危受命,出任瑯琊鎮衛生院院長,帶領職工下村入戶零距離服務群眾,帶領大家走上穩步提升的發展軌道;2009年,許學兵轉調泊里鎮衛生院,順應全國醫改工作趨勢,打造了全市第一個藥品零差價醫院、全國第一個移動查房基層醫院。
2017年許學兵調任人民醫院院長后,在醫院醫療中心建設方面大膽突破,推進了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設立。同時大力引進人才,2018年全年完成招募簽約200余人,醫院的醫療隊伍得到了跨越式的壯大提升。
長期基層工作的經歷,讓許學兵對農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有深切體會。怎樣讓老百姓走最短的路、花最少的錢、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一直是他的愿望。2018年5月,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全國首個新型“健共體”試點在西海岸新區啟動。由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牽頭,與七家基層醫療機構緊密結合組建“健共體”。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的專家下沉到7個基層衛生院,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許學兵還通過集中統一藥品(耗材)目錄、統一議價招標,大幅度降低藥品采購價格。2020年,區第三人民醫院正式由區人民醫院一體化管理,掛牌區人民醫院泊里院區,為將泊里院區打造成新區西南部醫療中心奠定了基礎。至此,區、鎮、村三級聯動,龍頭強、樞紐活、網底穩,“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基本形成,服務百姓的醫療水平邁上新臺階。
目前,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已通過三級醫院評審,建成了國家級胸痛中心、省級卒中中心、創傷中心、新生兒救治中心和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并通過驗收,與國內多家知名醫院建立專科聯盟,實現了技術水平、質量管理與國內知名醫院的接軌。他常說,“我把百姓當作家人,每當治好一位老百姓,我就打心眼里高興。”

不畏艱險
爭抗擊疫情“急先鋒”
急難險重看擔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許學兵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全院近2000名醫護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他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放棄假期,吃住在醫院,深入健共體單位、基層科室調研指揮,加強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強化防控應急演練及院感知識培訓,全力做好各項后勤保障和服務。
疫情初期,防護物資緊缺是最大難題。為此,許學兵充分發揮健共體體制優勢,利用統計學方法研究各單位物資需求量,積極推動健共體內組織領導、防控策略、人員梯隊、物資供應等實現互通共享。他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每天不停地與口罩、防護服廠商打電話,協調緊缺防控物資。他深知每多一個口罩,醫護人員就少一分風險;每多一次嘗試,就是給全區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
疫情發生以來,西海岸新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累計接診患者近兩萬人次,一周內完成了轄區8萬余人的核酸采集任務,實現新冠肺炎“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篩查零漏診”的“三零”工作目標。
許學兵說:“站在新的起點,我不敢有一絲懈怠,我必須為打造‘政府放心、群眾滿意、員工自豪’的醫院而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用心去服務,推動醫院醫療技術、服務水平再上臺階,為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