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就是接種疫苗。經過大力宣傳普及相關知識,越來越多人接種了疫苗。但由于身體狀況、知識水平和生活條件所限,很多老人、殘疾人和從事零散體力活的外來務工人員一直沒有接種疫苗。如何勸說符合接種條件的弱勢群體接種疫苗,是必須解決好的問題。近日,記者走進李滄區李村街道南山社區,見證了第二網格的網格長兼黨支部書記李麗如何打通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李麗(中)宣傳防疫知識。劉卓毅 攝
網格員緊盯轄區老人打疫苗
李麗是李村街道南山社區第二網格的網格長兼黨支部書記,也是一名社區志愿者。8月12日下午,記者跟隨李麗在轄區巡查時發現,每當遇到老年人,她都會上前詢問大家是否接種了疫苗,并叮囑大家出門戴好口罩。李麗告訴記者,她的轄區主要是開放式的老式居民樓,共有210多戶500多名居民。這當中有120多戶是一家改制企業老職工,現在普遍年齡都是70歲左右。由于住房面積小,很多老人在兒女成家后和老伴留守,或者獨居。“我們給社區樓院建了微信群,但很多老年人不用微信,我們通過微信告知接種疫苗的地點,他們也看不著。”李麗告訴記者,老年人不看微信,獲得安全防護知識的渠道少,需要有人上門普及知識;有些老年人覺得自己平時除了買菜很少外出,感染風險小,不愿意接種;還有的老年人覺得坐車不方便,不愿意去接種。正因為如此在全民疫苗接種過程中,要發動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接種疫苗,社區下了很大一番功夫。
上門勸說開車接送服務到身邊
李麗的轄區住著一名80多歲的老人,一直沒有接種疫苗。李麗多次勸說,得知他心臟做過搭橋手術,有些擔心。李麗為了消除老人的疑慮,專門咨詢了醫療專家,確認老人符合接種條件。“李麗多次上門勸說,老人隨后被李麗的誠意打動,也相信了我們的志愿者,去接種了疫苗。”南山社區黨委書記王偉告訴記者。
為了讓更多老人知道接種疫苗的重要性,李麗和同事們在社區小廣場和居民樓前打開小喇叭,循環播放要大家盡快接種疫苗;有些老人兒女不在身邊不方便去接種,社區黨委書記王偉就自己開車載著老人們去接種,再送回家中。“除了有基礎病等不符合條件的,我們社區的接種率早就超過了90%。”王偉告訴記者,這些都要歸功于李麗和同事們扎實的基礎工作。
隨訪400多人次把居民當親人
由于靠近青島華中蔬菜批發市場,加上附近有“振華路”地鐵站和交通主干道重慶中路,李麗的網格內近1/3是流動人口,有些出租屋一個月內就會換兩次住戶。正因為如此,網格乃至整個社區的隨訪工作顯得非常重要。每次收到公安機關推送的數據,李麗和同事們都要加班加點打電話隨訪,核實對方的旅居史。南京祿口機場疫情發生以來,李麗和同事們已經隨訪了400多人次。
隨著疫情防控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有過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居民主動向社區報備。7月下旬,李麗轄區一名18歲的女孩主動致電社區,稱自己在7月下旬獨自乘飛機去過南京旅游,還沒出機場就得知發生了疫情,立刻回到了青島。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女孩足不出戶,自我居家健康觀察,社區也安排了核酸檢測。8月上旬,女孩順利度過了觀察期。
李麗負責社區低保救助工作,掌握著社區困難家庭的情況。女孩小萍的父母是殘疾人,不能正常交流,之前為了讓小萍享受到政府救助,李麗經多方聯系,讓小萍領到了1500元困境兒童救助金。從這之后,小萍一家把李麗當成了親人,遇到事情經常去咨詢她。疫苗接種工作開展以來,小萍父母是否接種一直牽動著李麗。李麗多次上門勸說,讓兩人明白了疫苗接種的意義和好處,一家人都接種了疫苗。“只有把群眾當親人,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群眾才會把你當親人。”李麗說,在社區工作,心中要有對善良與情義的堅守。(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劉卓毅 實習生 周佳銘)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