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建集團股份公司新機場GTC項目經理王宇飛:
“建設機場一陣子,幸福光榮一輩子”
作為一名參與膠東機場建設的工程師,在過去的數千個日夜里,青建集團股份公司新機場GTC(綜合交通中心)項目經理王宇飛親眼目睹了新機場成長的每個重要節點和動人時刻。8月12日一大早,他趕來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

青建集團股份公司新機場GTC項目經理王宇飛
綜合交通中心及停車樓項目是整個膠東機場工程中空陸交通換乘的核心樞紐。由于同時接駁地鐵、高鐵、機場大巴及私家車,項目結構開闊,地下室底板、頂板、側墻、樓蓋等大量超長超寬混凝土結構的裂縫控制是擺在項目部面前的一個不小的難題。
“我們結合項目實際情況,獨創施工技術,通過優化混凝土配比及施工方法、保證混凝土供應措施、加強混凝土養護等方式,既解決了超長結構裂縫控制的問題,又做到了順序施工、方便了施工組織安排。”王宇飛告訴記者,膠東機場各項目造型復雜、新工藝多,各項裝修標準高、工期緊張,對質量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整個建設過程中,創新施工技術和工藝不勝枚舉。


青建集團股份公司承建的新機場綜合交通中心及停車樓項目對比圖。
作為項目經理,項目中的大小事都要抓。自從踏入項目部那天起,王宇飛就和其他建設者一起,在板房與工地之間風里來雨里去,全身心扎入項目建設之中。如今回憶起來,他仍忘不了一片麥地上回蕩的機器與土石碰撞的旋律,忘不了“5+2”“白加黑”“忘我辛勤,雖苦猶榮”的酣暢,忘不了“寧可向前一步形成交叉,不愿退后一步留下空白”的勇氣。
2019年是王宇飛參與建設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年。彼時,項目進展到主體施工階段,正處于最忙碌的時期。“那時候我妻子正處于孕期,孕前期根本沒顧上照顧她,臨產當天凌晨忙完工作,趕緊往醫院趕,還好在凌晨三點趕到醫院見證了孩子的誕生。這一路走來,多虧了家人們對我的理解和包容。”說起對家人的虧欠,王宇飛感慨萬千。
如今膠東機場開航投運,置身其中,每一個為之付出過青春和汗水的勞動者內心的自豪感會更加強烈。“自始至終能親自參與見證這個偉大工程的順利竣工和通航,再苦再累也值得!”王宇飛說。
中建八局四公司膠東機場項目總工丁黨盛:
“看著新機場就像看著孩子長大成人”
從一片荒蕪的熱土,到今天熠熠生輝的“超級海星”,2000余個日日夜夜里,上萬名建設者揮汗如雨,艱苦鏖戰……作為膠東機場建設最為核心的部分,當丁黨盛接到T1航站樓建設任務時,雖然倍感壓力,但也毫不猶豫。

中建八局四公司膠東機場項目總工丁黨盛
“焦點”意味著更多責任。作為項目總工,無論是質量監管還是工程技術,丁黨盛都需要了如指掌,全面統籌。在他的辦公室里,大大小小的圖板、厚厚的圖紙和資料鋪滿了桌面,電話、會議幾乎塞滿了他的日常。據統計,在T1航站樓整個建設過程中,累計使用45萬方混凝土澆筑,80萬平方米模板,8萬余噸鋼筋……這一串串驕人數字的背后,是無數參建者在烈日酷暑下的奮戰,在黑夜星光中的堅守。


中建八局第四建設有限公司膠東公司承建的T1航站樓對比圖。
回顧新機場的建設過程,項目員工以“搶”字貫穿日日夜夜,以“拼”字伴隨分分秒秒。“如果沒有大家團結協作擰成一股力量去攻克一個個困難,化解一個個挑戰,如果大家沒有夜以繼日、不知疲倦的強大動力,是無法讓工程建設保質保量如期完成的。”在丁黨盛看來,是每個團隊各司其職、共同發力,最終成就了新機場順利完工。
在現場親眼見證膠東機場首飛,丁黨盛說,這一刻也是對過去6年時光最好的嘉獎。“這6年時間正是我職業生涯最光輝的區間。”丁黨盛告訴記者,今天看著眼前的一切,感慨萬千——看著它建成投用,就像看著孩子長大成人!
中鐵建工山東公司新機場高地鐵站房項目經理王國棟:
“這里是我和妻子共同奮斗的地方”
“每一位機場建設者如螺絲釘般”,渺小而又偉大。泥濘的工地、辛勤與汗水、板房與轟鳴,在夜以繼日的忙碌身影中,昔日宏偉“藍圖”變成了今日的超級工程,王國棟很慶幸自己參與其中,為膠東機場的完美呈現“添磚加瓦”。

中鐵建工山東公司新機場高地鐵站房項目經理王國棟
2016年3月,乍暖還寒之時,王國棟與團隊成員一起投入膠東機場建設。“前期,工程處于土石方和樁基施工階段時,工地上的條件十分艱苦,但那會兒大家心里都有股勁兒,就是無論再苦再累都要把工程干好,干漂亮。”王國棟回憶起當時,笑言“吃土也是一種光榮”。
王國棟和團隊承建的是膠東機場高地鐵站房工程。這個工程施工難度最大的部位就是高鐵下穿航站樓段。“當時整個團隊加班加點,過年也堅持施工,就是為了搶進度,為后續航站樓的建設爭取更多時間。”王國棟告訴記者,高地鐵站房在整個建筑的最下層,是“基礎工程”,這就意味著只有他們早日建好,上面的航站樓等工程才能早日建設。既要加快進度,又要確保質量安全,這對“80后”王國棟來說,壓力不小。


由中鐵建工山東公司承建的新機場高地鐵站房項目對比圖。
“我在你奮斗過的地方,繼續奮斗”。對于王國棟和妻子來說,“膠東機場”是一種別樣的浪漫。王國棟的妻子是東方航空的一名乘務長,轉場后,妻子每天乘坐地鐵或高鐵去膠東機場上班,都會途經王國棟所建設的高地鐵站房。“這里是我和妻子共同奮斗的地方,承載了我們的青春和夢想,對我們意義非凡!”王國棟說。(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機場集團地面服務部副部長張海清:
牽頭完成2500多次演練
12日上午10點,記者見到青島機場集團地面服務部副部長張海清時,她正在航站樓內巡視服務設備和工作人員的現場服務質量。
11日晚流亭機場關閉,膠東機場轉場,張海清跟同事們幾乎一夜無眠。跟記者交流時,她的臉上透露著些許疲憊,語調卻十分振奮:“從9點11分首個航班起飛到現在,已順利起降了11個航班,各個環節平穩有序。這得益于我們前期扎實的轉場籌備各項工作。”
膠東機場啟動建設以來,張海清是最早一批建管融合參與新機場運營籌備的團隊成員。今年3月,機場集團實施“兩場運行”模式和“四班三運轉一培訓”班制,張海清擔任膠東機場運營籌備演練工作負責人,帶領同事在轉場前完成了2500多次各類專項或綜合演練,為全員盡快熟悉業務流程、熟練掌握設施設備,并在轉場首日自然過渡奠定了重要基礎。(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青島航空首航乘務長王敏:
難忘而珍貴的經歷
8月12日9點18分,隨著QW9865航班從膠東機場跑道上劃出,青島航空在青島膠東機場順利完成了首航,10:53經停南昌后,于13:32落地遵義,首航之旅圓滿結束。首航航班由空客A320飛機執飛,乘務長由王敏擔任。
十幾天前,得知將執飛公司在膠東機場的首航航班后,王敏一直沉浸在興奮的情緒里。“擔任膠東機場首航航班的乘務長,我感到十分榮幸,同時也倍感責任重大。在膠東開啟第一飛,這是我從業生涯中一段難忘而珍貴的經歷。”
11日晚上,隨著流亭機場關閉,青島航空在膠東機場的基地同步啟用。由于要執行早班飛行任務,王敏在青島基地宿舍里度過了自己在膠東機場的第一夜。12日早晨5:20起床后,一系列準備工作有序展開。考慮到首航任務特殊而重要,她特意將原計劃7:20的航前準備會提前到了6:30。7:35,乘務組一行從基地出發進入航站樓,7:50進入飛機客艙靜待首航乘客。(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機場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檢查員劉佳云:
守好“外防輸入”關口
隨著膠東機場轉場,8月12日起,山東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青島機場邊檢站民警開始辦理出入境手續,正式承接膠東機場出入境邊防檢查任務。
“您好!歡迎從膠東國際機場出境。您是膠東機場啟用后首批出發的國際航班旅客,請出示您的護照。”劉佳云是膠東機場正式投入運行后首批持章上勤的檢查員,已在青島機場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驗證崗位上工作了十余年。隨著近期疫情態勢嚴峻復雜,全站民警防范境外疫情輸入的壓力持續加大。8月12日上午,BX322航班開檢前,劉佳云早早地來到備勤室開始準備工作。
承接出入境邊防檢查任務后,該站大力深化邊檢“放管服”改革,試點推行口岸“無紙化”通關,實現通關流程進一步簡化、通關感受進一步提升、查驗效率進一步優化,最高可滿足每小時峰值1838人次的出入境通關需求,邊檢查驗效能大幅提升。
“置身外防輸入的第一線,說不害怕是騙人的。但再危險的工作也要有人去做。”劉佳云說,希望用我們的細致與耐心,讓從這里進出國門的乘客都能感受到安全和溫暖。(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解 豪)
青島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松:
做大航空物流迎來新契機
轉場之后,膠東機場將快步邁向航空物流樞紐,增開更多全貨機航線,布局更多國內、國際全貨機航點,推動青島航空物流產業發展提速增效。這讓包括順豐在內的航空物流企業看到了發展機遇。“以膠東機場轉場為契機,順豐將立足現有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業務板塊和市場格局。”青島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松說。
膠東機場轉場之際,順豐青島航空分撥中心也實現了同步轉場。青島順豐膠東分撥中心坐落于膠東機場貨運區內,占地面積比原分撥中心增加了近3倍,安檢機等安全檢測設備數量也增加一倍。與智慧化的膠東機場一樣,青島順豐膠東分撥中心內也全面實現了全自動化分揀,協同機場收運、配載、理貨、中轉、安檢等部門,實現了運輸信息化、物流智能化。“轉場后,我們會根據市場情況調整順豐貨運專機班次,努力提升快遞的質量和時效,更好地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丁松說道。(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