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5日訊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而上海,要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正是“節點”和“鏈接”的重要組成部分。虹橋如何建立國際“朋友圈”,推動上海與各國的經貿合作和友好往來?13日下午,第四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臨時黨總支來到虹橋海外貿易中心,與虹橋管委會、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法國/法語區企業中心等相關部門進行座談交流。

被譽為“小小聯合國”的虹橋海外貿易中心,是上海乃至全國第一個專門為海內外貿易機構服務的功能性平臺。中心設立于2018年,目前已有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新加坡企業中心、中國瑞士中心、中國西班牙商會、中國馬來西亞商會等26家貿易及服務機構入駐,并與全球超過150多家貿易及投資促進機構建立了聯系。

座談中,虹橋管委會企業服務處處長賈開京詳細介紹了虹橋海外貿易中心發起設立的背景及業務開展情況。他說:“虹橋其實是雙循環、雙向溝通的一個節點,是一個節點門戶。入駐這里的貿易機構,承擔了雙向服務的功能,既服務它的企業進入中國,也服務中國的企業到他的國家去投資、去做貿易。”
法國/法語區企業中心是由江波、曹緯等10位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代資深留法學人發起,致力于為中國和法國及法語區經貿組織及企業搭建高品質、多功能的民間交流與合作服務平臺。座談會中,江波談了他對青島這座開放之城的感受,并表示將充分發揮民間外交的作用,積極為青滬經濟社會發展搭建橋梁紐帶。
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田曉紅介紹了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的情況。她說,總商會是多邊合作的一個國際平臺,之中不單單有商品貿易,還有文化和科技貿易,是文商政府政策整合的綜合展示和服務空間,在投資、貿易、服務等很多領域,正在形成虹橋商務區和海外國家溝通和聯系的橋梁。并希望與青島進一步延續友誼、深化合作,在與商協會組織的互動中,讓更多實訓成果不斷釋放。
第四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臨時黨總支書記殷連剛介紹了青島市赴上海專業實訓隊和人才工作有關情況。他說,選派干部赴上海專業實訓,是青島市加快建設“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的具體實踐,目前已連續選派4個批次513名干部,成為青島市干部培養的“品牌工程”。在此期間,希望與虹橋海外貿易中心、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進一步加強合作,不僅就對新形勢下國際商協會轉型升級和功能作用更好發揮做深入探討,還希望密切聯系、深化合作,為企業、商協會組織和政府間搭建高效的橋梁紐帶,實現共贏發展。(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駐滬記者 胡相洋 文/圖)
責任編輯:陳海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