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局勢突變,塔利班迅速接管喀布爾,美國倉皇撤離美在阿富汗的工作人員。美國國內,“失敗、潰敗、欺騙”等詞語頻繁出現,對美國阿富汗政策的批評聲也此起彼伏。
美媒:“史上最嚴重的軍事潰敗之一”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主持人 法里德·扎卡里亞:首先要承認這一點很重要,我認為這是史上最嚴重的軍事潰敗之一,這可能也是史上最快的軍事潰敗之一。

美國和北約5月開始從阿富汗撤軍以來,塔利班加大攻勢、攻城略地。美國似乎“誤判”了阿富汗局勢發展速度。美國多名人士發言抨擊政府倉促從阿富汗撤軍的決定,并表示美國應為阿富汗當前局勢負責。

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黨鞭史蒂夫·斯卡利斯15日表示,拜登和他的情報系統在阿富汗問題上犯了嚴重的錯誤。他們幾個星期前的預判,和今天阿富汗發生的一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記者:塔利班接管阿富汗是不是將不可避免?
美國總統 拜登:不,不會不可避免。阿富汗政府有30萬人的軍隊,裝備精良,還有空軍,來對抗塔利班的7.5萬人,(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不會是不可避免的。無論如何你都不會看到,有人員從美國駐阿富汗使館屋頂被吊起。

就在幾天前,路透社等媒體以美國國防部人士為消息源報道,美方情報報告顯示,塔利班可能需要1個月時間實現圍困首都喀布爾,可能3個月內攻占這座城市。五角大樓發言人約翰·柯比13日還在表示,塔利班只是要孤立喀布爾,喀布爾不會淪陷。

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 約翰·柯比:現在,喀布爾并沒有處在迫在眉睫的危險境地。但很顯然,如果你看一看塔利班正在做什么,你會發現他們正在試圖孤立喀布爾。
美國反戰人士:“從來都不應該入侵阿富汗”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20年的阿富汗戰爭除了表明美國軍事戰略的失敗,更證明了美國用武力解決問題的思路從根本上就是錯的。

美國反戰組織“粉色代碼”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梅迪亞·本杰明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對于那些應該為這20年史詩級失敗負責的人,我們必須要追責。為了那些失去生命的和被戰爭致傷致殘的阿富汗人和美國人,為了上萬億美元的損失,以及充斥的各類謊言,我們必須要追責。”本杰明還說道,“我們從來都不應該入侵阿富汗。”

美國另一家反戰組織“爭取非武力獲勝聯盟”執行董事史蒂芬·邁爾斯則發表聲明稱,“阿富汗正在發生的悲劇事件進一步證明了美國無休止的戰爭以及戰爭思維的徹底失敗。近二十年的軍事干預和占領并沒有建立持久和平。無論投下多少炸彈,花費多少時間,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美媒:“作為盟友 我們背信棄義”
美軍慌亂撤離,對于盟友阿富汗政府棄之不顧。這再次讓外界感嘆,抱美國大腿有風險,美國這個盟友靠不住。然而,美國政府還要對阿富汗政府踩上一腳說:誰讓你自己無能呢!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5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過去四屆政府給阿富汗政府軍投入大量資金,使他們可以在對付塔利班時占據優勢,但他們仍然無能。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非常不幸的是,阿富汗軍隊沒有能力保衛國家,這解釋了情況為什么會那么快發生變化。

這番話與拜登14日的聲明論調一致。拜登稱,如果阿富汗軍隊不能或不愿守住自己的國家,美軍再多駐留一年或五年也無濟于事。
而在上個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還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國不會拋下阿富汗不管。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內德·普賴斯:美國對于阿富汗人民和政府的支持將繼續,你們也聽到了,拜登總統說得很清楚,拜登總統是一個誠信的人,我們不會離開阿富汗人民,不會拋棄阿富汗人民。

然而,事實是,美國再一次無情拋棄了盟友。在“西貢陷落”前,南越總統阮文紹曾痛斥美國對南越的背信棄義,“不人道、不可信賴、不負責任”。同樣的一幕如今又在阿富汗上演。美國只想著從阿富汗盡快撤軍,哪管背后“洪水滔天”。正如法國防務分析專家弗朗索瓦·埃斯堡所評論的,“認為美國人靠不住的觀念會因阿富汗而變得更加根深蒂固”。

“國際上已有很多聲音在譴責拜登倉促撤離的后果。”英國《衛報》14日說,北約成員國的高級軍官們哀嘆這是一個“歷史性”戰略失誤。

美國《紐約時報》以《阿富汗戰局或讓美國信譽再受一記重擊》為題刊文說,外界開始明白,“美國不會無限支持盟友”,對于烏克蘭、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盟友來說,這種領悟可能更加深刻。

美國《國會山報》14日刊登《混亂的阿富汗撤軍或令美國在國際舞臺上搖搖欲墜》一文,引述美國捍衛民主基金會主席克里夫·梅的話說,“作為敵手,我們軟弱無力;作為盟友,我們背信棄義。”報道援引美國退役將領戴維·巴諾的話說,阿富汗撤軍行動將比1975年撤離南越、2011年暫時撤離伊拉克產生的影響更加深遠。“很遺憾,我認為此次產生的悲劇性后果將在未來很多年成為評判美國軍事力量和干預國際事務能力的主要依據。”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