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12時10分,青海省海北州剛察縣熱水地區西海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柴達爾煤礦301采區3690綜采工作面發生冒頂事故。截至目前,已救出2人,其中1人遇難,1人無生命危險,尚有19人被困。

記者從事故現場專家組了解到,目前還未與井下被困人員取得聯系。現在救援過程中存在四個客觀難題。首先是煤礦的頂板差,過去這里是露天煤礦,一般的煤礦上方有巖層,或者是厚的或者是薄的,這個地方基本是渣土。第二個困難就是這里的煤層是粉末狀的,遇水軟化,造成煤泥流動滲透。第三個困難就是事故發生地點海拔比較高,這里的海拔3844米,專家、救護隊員頂著高原反應持續作業。第四個困難是這個地方是凍土層,現在8月凍土層融化,又加上了連續降雨,這些都增加了救援的難度。

據專家介紹,礦井救援有兩種救援方式,第一種是從礦井里施救,礦井施救首先要清淤,但是柴達爾煤礦清淤很難,地下潰涌的煤泥導致救援人員無法靠前,第一天救援時,在兩個小時內就出現了兩次煤泥潰涌,現在煤泥還在自行流動向外涌出,這就增加了被困人員和救援人員的風險。第二種就是打孔救援。16日下午,國家應急救援中心專家組成員、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救援中心工程師杜兵建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我們的救援方案是從地面布置鉆孔打下去以后,使得松散的基層,能夠把它固結住,底下清淤救援,不然清一段漏一段,清一段塌一段,現在打鉆的目的,就是讓這些松散的基層堅固一些,然后底下清淤好進行,底下白色的塑料布,是圍繞我們目前救援的中心位置一圈挖了一個溝,溝里鋪著塑料布,就是為了防止最近雨天下雨,周圍的水都集中在坑道里面去,所以,白顏色的東西就是一個排水溝,避免水繼續滲到下面去給救援工作造成困難。

特別是在這種地層作業,沒有堅硬的地層,鉆井是不好鉆的。每一個鉆井的時間需要兩三天時間,等把井鉆好以后,再注漿水泥,注下去注一天,然后水泥凝固還得兩天,這又是兩三天的時間,然后這凝固了以后,整個鉆孔是22個鉆孔,這22個鉆孔全部做完了以后,得有半個月時間,我們利用這半個月的時間,使得鉆孔能夠成型,井下清淤起來能夠方便,不至于繼續產生泥石流影響,如果我們的工作比較順利,我們的救援,鉆機也不出現什么問題,在這種條件下,可能能快一些,目前地質情況很復雜,井下的人員目前是什么情況,現在沒有聯系上,但是我們覺得只要有一線的希望,我們就要百倍的努力,爭取使我們的礦工能夠生還。”(總臺記者 李亞瑋 葛修遠 劉澤耕 王小龍 閆懋鵬 柳成)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