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行業不斷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進出口交易規模達到12.8萬億元。然而,跨境電商人才的缺乏,與跨境電商市場的快速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嚴重制約著企業發展。為突破跨境電商人才稀缺制約行業發展的困局,青島黃海學院搭建產教融合平臺、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改革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取得了育人成效,為應用型高校建設提供了產教融合方案。
“產教融合落地難,課程教學與企業需求脫節,學生缺乏實訓課程與平臺實戰歷練。”在青島黃海學院副校長梁忠環看來,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多少存在以上問題。

打通人才“成長鏈條”,青島黃海學院構建了國際商學院+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園“院園合一”的協同育人機制,形成互融共生的校企共同體;在“院園合一”機制下建設跨境電商工作室,將跨境電商企業工作任務作為教學任務,引入企業教師參與課程建設,增強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的實效性,課程設置與企業真實崗位需求脫節問題迎刃而解。為解決學生實訓課程與平臺實戰歷練的問題,學校通過建立以崗位技能為主的課程體系,讓師生“做項目”,從而促進了學業與產業、創業的融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在電商人才培養實施上,青島黃海學院始終在探索創新路上前行,由先行先試變成了示范引領,形成了“進階式”的發展模式。第一階段,學校在2009年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共建阿里商學院,引進24家青島本土電商企業進駐基地,全面開展校企共育、課崗融替、工學交替的工作室制改革;第二階段,建立“院園合一”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成立“青島西海岸大學生網上創業園”,構建國際電子商務學院與西海岸大學生網上創業園“院園合一”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第三階段,深化工作室制人才培養。建設跨境電商中小微企業聚集的孵化園區,推進“院園合一”的跨境電商工作室制人才培養,強化教、學、做的基層實體組織——師生同創、企生共創、學生自創跨境電商工作室。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使人才培養有了工作室載體,教學有了項目化路徑,成為培養應用型跨境電商人才落地創新之舉。

“上百個跨境電商工作室組成的項目化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團隊,在青島黃海學院各專業得到有效推廣和有效實施,帶動全校各專業建立200多個工作室,8100多師生受益,得到了師生和社會的廣泛認同。政校企聯系得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企業也萌發了從源頭處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想法,未來校企雙方將進一步實現資源有機結合和優化配置。”青島黃海學院副校長梁忠環介紹。
經過多年積淀,青島黃海學院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成果豐碩。12年來,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近2000名跨境電商人才,涌現出一大批創業帶動就業的畢業生和在校生典型。探索出了一條“以產業鏈建專業群”“以群建院”“以院建園”“院園合一”的應用型建設的基本規律和路徑。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兩個專業獲得山東省一流專業建設點,被評為青島市市校共建重點專業,物流管理被評為山東省民辦本科優勢特色專業。學校成為全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示范校、山東省跨境電商實訓基地、山東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學校2018年問鼎“中國民辦大學創業競爭力排行榜300強榜首”,2020年院園合一的協同機制建設案例入選教育部首批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優秀案例集。2021年以專創融合為抓手基于跨境電商專業群建設實現應用型轉型的案例在教育部第七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論壇上得到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點贊。(通訊員 李鎮江)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