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7日訊 在改革中發展,在創新中前行。經濟發展,離不開項目建設;項目建設,離不開土地資源。在當前土地指標越來越緊缺、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的形勢下,如何破解土地制約瓶頸?
即墨環秀街道創新打法,改變過去依賴增量開發的單一做法,積極探索存量挖潛、二次開發的新路徑,為重點項目落戶發展騰出充足空間。
一次項目開工的背后
160畝土地,一個產業綜合體項目,100家企業。

近日,即墨新材料產業園內,占地160畝的聯東U谷·青島即墨生命健康城項目開工,同步還舉行了入園企業集中簽約儀式,一大批優質企業集中現場簽約落戶。
聯東U谷·青島即墨生命健康城項目位于環秀街道,計劃總投資約20億元,總建筑面積約16.1萬平方米,主要建設高標準廠房、定制廠房、產業大廈、研發中試樓、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等。項目產業類別為產業綜合體,結合區域主導產業特點,重點吸引相關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上下游高端產業集群。
根據規劃,該項目計劃引進100家企業,其中包括4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30家瞪羚企業,規模以上企業約達60家。聚焦生物科技、電子信息、醫藥醫療、器械耗材與高端裝備、醫養大健康等主導產業,項目將打造聚合生產制造、中試成果轉化、生產企業總部和生產配套功能于一體的都市型產業集聚地。
這意味著,聯東U谷·青島即墨生命健康城的開工,不僅僅是一個產業項目的啟動,更是點燃新材料產業園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如何實現“1個項目帶動100家企業落地”?

環秀街道給出答案:堅持市場化、專業化招商。一方面,依托全區52支專業化隊伍市場化招商;另一方面,依托基金公司和聯東U谷等國內知名園區企業開展以商招商。
“之所以引進這個項目,正是看好企業在全國各地布局的資源優勢,可以實現大量優質項目快速聚集。”環秀街道招商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聯東集團20年專注園區產業運營,是產業園區行業領軍企業,旗下核心品牌“聯東U谷”為中小制造企業成長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已在全國40余個城市投資建設產業園區200余個,服務客戶超10000家。
未來,聯東U谷·青島即墨生命健康城項目將瞄準“高新技術+總部經濟”雙“靶心”,通過以商招商,使土地效益實現幾何裂變式倍增,實現產業去“舊”換“新”、迭代升級。項目達產后,納稅額不少于50萬元/畝,年產值不少于400萬元/畝,預計解決就業2000人。
目前項目一期已正式進場施工,在談項目約50個,簽約企業12個,產值預計超3.8億元,上繳稅收超1000萬元。
“園中園”的前世今生
守著“金山”不見金,這是當地人對新材料產業園前身——金山工業園的評價。
時間回撥到2005年,當時環秀街道規劃建設了金山工業園,這里地理位置優越,曾經被寄予厚望。但現實卻是,在1800畝的園區里,最終只有零零散散的41家企業,其中有的是技術落后或經營不善的傳統企業,有的是商砼、煤場等低端業態,產出效益低,安全隱患大。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有意向落戶的高新產業項目,因為沒有土地承載,無法落地。因此,激活老園區存量土地,挖掘用地新空間,成了街道的頭等大事。
經測算,金山工業園進行企業搬遷、土地整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等,至少需要10億元,這筆龐大的費用如何解決?

環秀街道按照“產、城、融、學、研”一體發展的新理念,將園區1800畝土地進行重新規劃:劃分為480畝開發用地、320畝道路用地和1000畝產業用地,而聯東U谷·青島即墨生命健康城項目,就是新材料產業園1000畝產業用地的一部分。
同時,街道大膽創新、“借雞生蛋”,導入基金盤活老舊園區低效土地和閑置資產新模式,推動園區轉型升級。由街道負責企業征遷,引進國內知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參與投資開發,以480畝開發用地進行資金平衡,最終在沒有增加財政投入的基礎上,通過園區封閉運作,實現老舊園區的華麗轉身。
“打造‘園中園’,依托運營企業以商招商,引領大批優質企業快速集聚,是推動園區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創新。”環秀街道黨工委書記劉玉峰說。
目前,新材料產業園已引進盈凡科技亞太區總部、聯東U谷·青島生命健康城、青島容科機電科技有限公司、青島智慧科技城等高新項目,其中盈凡電氣亞太區總部已竣工投產,聯東U谷·青島生命健康城、青島容科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已開工建設。重點項目競相簽約、開工,掀起新一輪上項目、抓投資的熱潮。
下一步,環秀街道將聚力新舊動能轉換,強化產業園區支撐,把招商引資與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結合起來,通過營造時尚、活力、現代的企業營商環境與便捷、暢通、綠色的周邊生態環境,將新材料產業園打造成為即墨區產城融合的引領示范區。(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王藝文 文/圖)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