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區強,則城市強。
城區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區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單元和動能引擎。尤其是隨著“撤市(縣)劃區”的推進,一個區域、一個城市的發展,更多地體現在城區的發展上。

近年來,我國城區建成區面積逐步擴大,經濟總量穩步提高,增速持續優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密度和發展效能領跑全國,對經濟的驅動作用持續增強,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載體。數據顯示,城區用占全國1/10的土地面積,集聚了全國2/5的人口,創造了全國2/3的生產總值。
不僅如此,內生于城市核心層面的城區,已經成為推動核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乃至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
作為中國城區的佼佼者,百強區的發展模式和治理經驗值得總結和借鑒。
8月17日,由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1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暨2021年賽迪百強區》正式發布。研究系統回溯中國城區“十三五”期間發展成績,展示2020年各領先城區發展成就,解碼新時代城區經濟發展趨勢特征,分享城區高質量發展先進經驗。

2021年百強區(特別說明:直轄市市轄區不參與排名)前三位分別是:深圳市南山區、廣州市天河區、深圳市福田區。前十強中,廣東城區占據8個席位,山東、江蘇各1席。
青島市有5個城區上榜百強區,分別是:黃島區(西海岸新區)第4位,市南區第63位,城陽區第74位,即墨區第81位,嶗山區第96位。
西海岸新區表現搶眼,2019年超越佛山市順德區,2020年超越廣州市黃埔區,2021年超越深圳市龍崗區。近4年間,排名每年上升一個位次,從2018年的第7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4位。
值得一提的是,西海岸新區也是十強區里唯一的北方區,名副其實的“北方第一區”。
再加上此前,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上榜2021百強縣榜單,青島10個區縣級行政區有8個上榜全國百強,整體實力強勁。
正是各區市的上佳表現,才使得青島在全國的排名穩中有進。
01、城區強,則城市強、區域強
城鎮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019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3.89%。自2010年以來,有16436萬鄉村人走進城市,變成“城里人”。
城區作為我國城鎮化率最高、創新資源要素最為集中、各類人才最為集聚、管理服務體系最為健全、基礎設施最為完善的區域,是推動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區域,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單元和動能引擎。
受行政區劃調整等因素影響,我國城區數量逐年變化。民政部2020年2月發布的《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城區數量已達972個(不含港澳臺地區)。
從面積看,我國市轄區建成面積達到4.7萬平方公里,建成區已成為我國經濟擴總量、提質量的重要空間載體。
作為城區中的高手,百強區頗具“標本”意義。
研究表明,我國百強區經濟實力持續增強,2021年百強區中“三千億”城區達到12個,“兩千億”城區增至27個,GDP超兩千億成為新趨勢。

2021年百強區用不足全國0.6%的國土面積,集聚了9.4%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7.6%的生產總值,經濟資源在城市主城區集聚態勢更加明顯。

近年來,百強城區競相升級完善產業體系、消費供給與城市設施等,從根本上優化提升城區競爭力,較大程度帶動了城區高質量發展。2021年百強區人均GDP達到147166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2倍;地均GDP實現10.64億元/平方公里,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21年百強區在城市中的平均經濟首位度及平均貢獻度分別為15.7%和16.7%,充分表明百強區對所在城市和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強勁的拉動帶動作用,已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事實一再表明,城區在城市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是整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核心引擎,城區在區域價值鏈分工、區域人口平衡、區域經濟增長格局、城鎮化、城市治理等方方面面扮演著核心角色,承擔著重要使命。

放眼未來,城區作為我國消費最為繁榮、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擁有強大的內需市場和服務世界的能力基礎,更應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大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載體。
02、這些城區實力超過不少省會城市
所謂,強者恒強。
榜單顯示,頭部城區實力突出,GDP“兩千億+”成為新趨勢。2020年,GDP突破兩千億的城區增至27個。這些頭部城區經濟實力異常突出,地區生產總值累計達8.41萬億元,以不到全國陸地國土面積的0.2%,貢獻了全國GDP總量的8.2%。
位于金字塔塔尖的深圳市南山區、廣州市天河區、深圳市福田區長期位列三強,遙遙領先于其他城區,其經濟實力“富可敵省”。
先來看看“賬面數據”:2020年,深圳市南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02.22億元。這是什么概念?如果放在全國城市中進行排名,可以排在沈陽市后面,位列第34位,超過了經濟特區廈門,以及石家莊、南昌、哈爾濱、南寧、貴陽、太原等一眾省會城市,甚至超過了海南、寧夏、青海等省區生產總值。

深圳市南山區
根據南山區“十四五”規劃綱要,到2025年,該區生產總值將力爭達到1萬億元。一個城區GDP過萬億,確實驚人。要知道,截至2020年底,全國GDP過萬億的城市也僅有23個。
GDP可能還有些抽象,再來看南山區兩個關鍵指標。一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20年末,達到4101家,在全國城市中進行排名可以排到第14位。同時,2021年南山區全年專利申請量達72917件,全年專利授權量46269件。不僅在城區層面難有出其右者,即便是放在城市中PK也不落下風。
再來看一個數據,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南山區上市公司總數達183家,居全國區(縣)第二,超過了絕大多數城市,乃至省份。其中有“世界500強”騰訊和恒大,也有行業翹楚邁瑞醫療、大族激光等,更有細分行業的領頭羊深信服、瑞聲科技、廣和通、德方納米和智萊科技等。
從深圳產業配套區、輕污染工業區和能源基地的定位起步,十年一個迭代升級周期,到如今成為“中國硅谷”核心區,南山區靠的就是科技和金融的雙輪驅動。

深圳市福田區
作為廣州“經濟第一強區”,天河區實力也相當強勁,近幾年一直位于百強區前列。2020年,天河區生產總值達到5312.8億元,雖然低于南山區,但放在城市中排名仍然可以排到第42位。
提到天河區,不能不好好說說“天河中央商務區”。該商務區是中國三大國家級中央商務區之一(另外兩個為北京CBD與上海陸家嘴CBD),是天河區乃至廣州市的經濟引擎。2020年GDP達3066億元,放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可以排進前90位,實在是令人有些不可思議。
這里是廣州市的建筑地標,建成121棟商務樓宇,是全中國300米以上高樓最集中的區域,億元稅收樓宇71棟、拾億元稅收樓宇17棟;是廣州市的城市客廳,花城廣場、海心沙、火車東站,包括目前全國日客流量最大的體育西地鐵站都在此范圍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配套齊全;是開放窗口,大灣區商務中心,集聚55家外國總領事館,占華南地區的70%……
能不能集聚更多的資源、并進行高效配置,決定著一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天河區以商務區為引領的做法,值得借鑒。
縱觀全國頭部強區可以發現,要想脫穎而出,就要堅決打破路徑依賴,不走尋常路,或者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03、西海岸新區領銜,青島城區還要再加力
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實際上就是城鎮化的進程。城鎮化是推動中國發展進程中最大動力之一,也是塑造今天青島的最大動力之一。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城鎮化都始終是青島可持續發展最穩定的動力。
近年來,青島城區規模快速擴張。住建部發布的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顯示,2010年-2019年的十年間,青島城區常住人口從276.28萬人,增長到529.48萬人,增長了92%,幾乎翻了一番;建成區面積從282.33平方公里,增長到758.16平方公里,增長了169%,10年間幾乎長出了兩個“青島”。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口進入城市,逐步成為市民。2016年,青島城鎮化水平首次突破70%,邁入城鎮化后期成熟發展階段。2018年,城區常住人口首次突破500萬人,晉級特大城市。
截至目前,青島全市劃分為“七區三市”(按照行政區劃分)。其中,“三市”全部上榜2021年百強縣,此番“七區”中有五區上榜2021年百強區。
2020年,青島七區生產總值達到9876億元,占全市的比重達到80%,毫無疑問是青島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西海岸新區無疑是名副其實的“青島第一區”。獲批設立七年來,西海岸新區一直在國家級新區中保持前三,高質量發展水平排名全國百強區第五位,對青島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30%,對城市的總體增長貢獻度排名全國百強區第二名。
2020年,新海岸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721.7億元,占青島市總量的三成。如果放在全省排名,西海岸新區牢牢占據山東136個縣(市、區)首位;如果放在山東16個市中排名,可以排在濟寧之后、淄博之前,位列第7位;如果放在全國城市中排名,可以排在常德之后、遵義之前,位列第63位。
西海岸新區從建區之初,就一直是百強區榜單上的常客。2018年-2021年四年間的排名分別為第7、第6、第5、第4,每年提升一個位次。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不但保住了原有位置,還實現連年上升,實屬不易。

開放是西海岸新區最大的優勢和特色。先天擁有世界級的港口,后天又被賦予國家級新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最核心、最關鍵的開放要素,西海岸新區的發展前景令人樂觀。希望在來年的榜單上,有更好的表現。
從總體上看,青島城區在百強區榜單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但也要看到,全國近千個城區的競爭異常激烈,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此次上榜的五個區中,排名有升有降。排名上升的城區除了西海岸新區上升一個位次外,即墨區也上升一個位次,從82位上升至81位。
而市南區、城陽區、嶗山區的排名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下降。其中,市南區排名從上年的第57位下降至今年的63位,城陽區從71位下降至74位,嶗山區從86位下降至96位。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青島城區在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與先進城區相比還存在差距。
當然,一個榜單不能說明一切,但可以作為一面鏡子,照見不足,應當學習借鑒頭部城區的經驗做法,為我所用。
青島是由一個個城區構成的,城區強,則青島強。近期,青島市委主要領導帶隊頻頻調研城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現場,看項目,“把脈會診”,“對癥開方”,是勉勵,也是督促。
各城區要提高站位,跳城區看城區,放眼未來,開闊視野,以“舍我其誰”的勇氣和擔當,謀劃城區新一輪大發展,為青島大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 | 沈默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