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9日訊 出現發熱、流鼻涕、咳嗽、咽痛等癥狀就一定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嗎?如何區別普通感冒和新冠肺炎?哪些癥狀必須去發熱門診就診?“小感冒”可以在家治療嗎……夏末秋初,是流感的多發季節,很多“中招”的市民卻充滿了疑問。今天,青島市市立醫院副院長、本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劉學東為廣大市民普及相關知識。
區別關鍵:有無流行病學史
疫情期間,出現發熱、咳嗽、流鼻涕、咽痛的癥狀就一定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嗎?答案是否!但警惕不能少,防護不可無。
普通感冒一般指人因著涼、勞累等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主要癥狀為鼻塞、流鼻涕、高熱等。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也有流鼻涕、發熱等癥狀,此外,還有肌肉酸痛等癥狀,但流感病人發病急,癥狀更嚴重,可能1-2天內體溫就上升到39℃以上,會出現呼吸困難、憋氣等,傳染性較強。
新冠肺炎具有干咳、乏力、發燒、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等癥狀,但與普通感冒和流感的區別并不明顯,有時候確診患者不一定發燒。所以醫生會仔細問詢患者的流行病學史,比如是否與無癥狀感染者、確診患者接觸過,去沒去過中高風險地區等,有流行病學接觸史才會得,此時患者一定要做好配合。
劉學東說:“患者如果只是輕微流涕、咽痛,且沒有流行病學史,可以在家觀察,吃一些中成藥,多喝水。如果癥狀嚴重,體溫達到38.5℃以上,需要盡快就診。”由于新冠肺炎和流感的相似性,部分出現癥狀的市民可能會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患的就是“感冒”,在家“扛扛”就好了,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就診,這就增加了疾病進展和傳播的風險。事實上,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單憑癥狀也是難以鑒別“感冒”和“新冠”或者是兩者合并的。這個時候需要借助核酸檢測并結合血常規、肺部CT等檢查,有的時候甚至是多次核酸檢測才能得到明確的診斷。
發熱門診一人一診室,不會增加感染風險
部分市民可能擔心前往發熱門診會增加感染“新冠”的風險而選擇不上報及就診,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只要大家按照要求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手衛生、保持有效距離等),并嚴格遵守發熱門診的流程,是不會發生感染的。
患者就診時應做好個人防護,科學佩戴口罩,單人單車,不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手衛生。就醫時與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就診時配合發熱門診醫護流行病學調查,實事求是,配合檢查和處置。發熱門診根據患者的情況設置獨立候診區,遵循一人一診室的原則。沒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會在普通發熱門診就診。記者獲悉,《關于發揮醫療機構哨點作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對于所有到發熱門診就診的患者,必須掃“健康碼”,并進行核酸檢測。
“近期門診的流感病人有增多趨勢?!眲W東告訴記者,目前青島比較潮濕,特別是前幾天濕度比較大,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不易散開,密度較高,容易出現上呼吸道系統感染。此外,從室外高溫進入空調房,也容易出現“熱傷風”。
秋季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一個多發季節,個人應做好防護措施,預防新冠肺炎病毒的方法對流感同樣有效,要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動。盡量不要前往人員聚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式場所。
此外,市民應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飲食清淡,營養均衡,選擇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低脂肪食物和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除了這些日常防護措施外,市民還要少熬夜、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