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9日訊 近日,李滄警方精準預判,縝密追蹤,成功破獲盜竊工地電纜案件,抓獲嫌疑人2名,以實際行動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
2021年7月25日,李滄公安分局虎山路派出所轄區一在建工地負責人楊先生至虎山路派出所報案稱,該位于黑龍江中路西側在建工地內價值人民幣3萬余元的電纜被盜割。接報后,李滄刑警大隊會同虎山路派出所民警迅速趕赴現場,經初步查看現場和走訪,楊先生并未在工地內按裝監控,民警在現場未能有價值的線索,該案的偵查陷入僵局。

27日,刑警中隊隊長呂黎在對整個案情梳理后,鼓勵辦案民警開動腦筋,擴大思考偵查范圍,短時的僵局激發民警的案件攻堅。呂黎首先帶領民警對現場及周邊再次進行了細致的查勘,發現該工地周邊四通八達,交通方便,工地出入口,大型運輸車輛出入方便,根據受害人報案所稱被盜電纜的數量,嫌疑人一個人不可能不能完成盜竊作案。且由于工地物品放置散亂無章,嫌疑人在得手嘗到甜頭后,很有可能再次返回作案。思慮至此,呂黎靈機一動,將距離該工地不遠的一組視頻探頭,調整朝向,且在案發時間段實施不間斷網上監控。與此同時組織力量擴大寬度縱深,調取案發地發案前數天監控錄像進行查看。經過查看,發現7月23日的視頻錄像中當晚10時許有一男青年自黑龍江中路東側橫過馬路進入在建工地內消失,次日零時許該男青年出現在該工地出入口處,此時一白色轎車停于此處,司機下車與該男青年將兩三個編織袋抬放于后備箱后駕車離開。獲此重大線索后,辦案民警迅速圍繞白色轎車開展工作,但因作案車輛選擇大多是小路岔路等原因,使得偵查工作進展緩慢。但辦案民警沒有急躁冒進,不放過每一幀每一秒的視頻,加班加點,不斷推進。
就在民警對也已獲取的線索艱難推進時,7月30日上午受害人楊先生再次報案稱其工地發現電纜被盜割,并稱在案發現場綠化帶曾發現一青年男子,在其喝問該青年時,該男子撒腿逃之夭夭。隊長呂黎根據此情況,迅速調取調整后的視頻監控進行查看,獲取了該男子的相貌體征,并據此進一步開展工作,就此得知該青年男子嫌疑人身份為32歲的山東沂南人周某。

8月17日上午9時許,觀海新聞記者跟隨辦案民警前往周某在嶗山中韓街道辦事處一待拆遷村的藏匿地,對周某進行抓捕,令民警沒有想到的是,周某竟然在清晨7時許就起床坐車外出不知去向。后經工作發現該進入李滄區后失去蹤跡。有民警考慮是否是民警在工作中出現漏洞,致使其被驚動逃竄出去?隊長在冷靜思考后認為,整個偵查工作嚴肅縝密,細致無誤,不可能對周某造成驚動,很有可能周某是突然有事外出。于是決定就地架網守候,18日凌晨5時許,民警將正在夢游的周某擒獲。現場突審,周某對其三次伙同51歲的莒縣人常某對楊先生的在建工地電纜實施盜割作案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18日上午10時30分許,常某到案。民警現場問其警察為什么來找他時,常某低頭嘆到,偷電纜東窗事發了。兩名盜竊犯罪嫌疑人三萬余元的電纜竟然只獲贓款不到三千元。
在虎山路派出所,記者見到了犯罪嫌疑人周某。今年32歲的周某相貌周正,但其包裹著的卻是一副游手好閑的皮囊。據其交代,只有小學文化的周某在家里是老小,從小家人比較嬌慣,為人頑劣。小學就輟學在家,成年后也曾在工廠打工,一來自己文化基礎差,二來工廠管理制度嚴格,這些都讓周某極不適應。于是周某就離開家鄉來到青島尋求發財,不想現實更加殘酷,青島不養閑人。本就無所事事的周某逐漸迷戀上了網絡賭博,偶爾打點散工,吃住就在網吧的“神人”日子。用周某的供述說,只要警察還沒有抓到他,他的日子就是如此這般過下去,即有飯就吃,有錢就花,沒錢就偷,過一天算一天,惡性循環。
目前,盜竊犯罪嫌疑人周某,常某兩人已被李滄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通過本案,民警在審訊周某的過程中,發現相貌還算周正的周某,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本該大有作為的年華,竟然過的是網絡賭博,小偷小摸,有一口吃一口,吃喝拉撒住網吧的日子,這種“大神”日子不是一日養成,不是一蹴而就,關鍵在于家長的教育有欠缺。據周某交代,其家在沂南農村,家中并不富裕,但因其實年齡最小就成了嬌慣對象,要糖有糖吃,要錢并不富裕的家庭也滿足他,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周某這種好逸惡勞的惡習,常年游蕩在外,不和家人聯系。據周某講,他已長時間沒有和家人聯系,而其家人也對其不管不問。在此,民警提醒廣大市民,對子女的教育不僅是對自己家庭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良好的教育成就良好的子女,成就社會棟梁,而不是社會的累贅。(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通訊員 王洪亮 文/圖)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