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錦繡的秋色是歲月書寫的答卷。
本周,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將迎來設立兩周年的時間節點。作為山東自貿試驗區面積最大、承接試點任務最多的片區,兩年來,青島自貿片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推出了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形成了五大產業支撐的產業體系,較好發揮了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在高質量發展中走在了前列。
所有探索的足跡都是通往未來的路標——106項試點任務實踐形成143個創新案例,平均5天推出一項創新成果,其中3項創新舉措在全國復制推廣,13個首創型案例獲選山東首批“最佳實踐案例”并復制推廣;建立“區關港”“區關稅”“區稅銀”“政區法”等聯合創新工作機制;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3個,新增納稅主體是成立前總量的70%以上;外貿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30多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進出口連續兩年以3倍增速增長……
“開窗放入大江來”。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先后部署設立了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全方位擴大開放的“排頭兵”和“領頭雁”。
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提出“要圍繞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積極推動制度創新,以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新要求就是新目標。對青島自貿片區來說,兩周年是時間上的節點,更是新征程的起點。
發揮好改革開放排頭兵的示范引領作用,青島片區需要進一步亮明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需要進一步融入青島新一輪開放發展的大勢,需要進一步發揮溢出效應、引領效應,奮力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
推動自貿區建設,必須進一步擴大開放。承擔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國家重任,成為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城市,開放始終是青島最大的優勢。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城市發展,是青島最大的機遇。自貿區作為對外開放的全新窗口,必須勇挑重擔,搶先一步。
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將使青島更好發揮“雙節點”價值,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自貿區要成為對外開放新的突破口,全力掃除阻礙開放的一切障礙,向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等地看齊,以更高水平開放服務山東、黃河流域乃至整個北方地區高質量發展。
推動自貿區建設,必須進一步開拓創新。自貿區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制度創新,對國家戰略的根本意義在于探索構建新形勢、新條件下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創新基因與生俱來的自貿區來說,持續開展首創性、差異性、集成性探索是題中應有之義,也應該成為創新成果的孵化器。
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各項試點任務盡快落地實施,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將為青島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多的制度紅利。這種創新,應該是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創新理念和做法,加強改革創新系統集成,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治環境規范等方面進一步先行先試,成為青島打造“三化三型”政務服務環境的排頭兵與先行者。
推動自貿區建設,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改革開放已經行進了40多年,只有進入“深水區”才可能“摸大魚”,而自貿區恰是劃入深水區的一支船篙。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我們應該在開放、創新的基礎上,將改革進行得更加徹底,促進各種優質資源要素更加高效地整合。
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推出更多的改革措施,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強化工作力量,壓緊壓實責任,將為青島自貿片區加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這種改革,應該加強頂層設計,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推動貿易轉型升級,為青島自貿片區招商引資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將其真正打造成青島發展的高地和樣板,帶動青島乃至山東發展。
青島自貿片區兩年的探索與實踐證明,要做好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這篇文章,必須發揮好自貿區的引領作用。青島惟有加速自貿試驗區發展,才能更好推動雙循環發展,在新一輪開放發展的大勢中爭先進位。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青島自貿片區將以更大的膽魄和更執著的勇氣,加快打造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引領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擔起屬于自貿區的使命,為青島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青島日報評論員)
青島日報2021年8月23日1版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