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關鍵節點的回首,都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兩年前的8月26日,國務院印發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設立,青島片區成功入列。5天后的8月31日,青島片區掛牌。
那注定是一個載入城市史冊的日子,青島多年的“自貿夢想”一朝夢圓,激動與喜悅、榮耀與責任仿佛就在眼前。
在開放發展的今天,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考量,自貿試驗區都是無可替代的重要開放平臺,是名副其實的全方位擴大開放的“排頭兵”和“領頭雁”。進入這個行列,就意味著城市站在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排”。
開放是青島的最大優勢和特色,有了自貿試驗區的加持,青島開放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整個城市的“精氣神”為之一振。
兩年來,青島片區扎實做好“規定動作” ,創新拓展“自選動作”,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充分發揮好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作用。
8月23日,在即將迎來設立兩周年之際,青島片區召開創新發展大會,總結評估創新發展成效,謀劃下一步改革創新舉措。

張進剛/攝
會上發布了青島片區創新成果及惠企創新服務舉措。兩年來,106項試點任務已全部實施,總結形成143個創新案例。也就是說,兩年間平均每5天推出一個創新成果。
其中,進口原油“先放后檢”監管新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13個首創型案例入選山東自貿試驗區首批“最佳實踐案例”并在全省復制推廣。
而更為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早已突破青島片區那50多平方公里的熱土,“自貿試驗區效應”正在向青島、乃至山東更為廣闊的土地“溢出”。
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自貿精神”,為青島轉作風、爭一流、當排頭注入了新的精神內核,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武器”。
在這個關鍵時點,不妨稍微放慢腳步,回頭看看走過的路,還有哪些步子走得不實?放眼望望先行者,還有哪些步子可以再大點、再快點?
01、闖出“青島特色”
建設自貿試驗區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主要目的是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某種程度上,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釋放市場機制活力、倒逼政府主動創新管理、支撐省市借力開放升級的關鍵力量,是區域發展的騰飛引擎。
截至目前,我國累計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與上海洋山港、寧波舟山港、廈門海滄港、廣州南沙港、海南洋浦港等一起,構成了一條東部沿海自貿鏈。該自貿鏈與其他自貿鏈條一起,構成了新階段、新格局、新理念大框架下我國最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空間布局。

今年上半年,我國21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1008.8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約3.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9%和31.9%,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占全國16.6%的外商投資和16.6%的進出口。
面對激烈的競爭,青島片區如何銳意改革創新,深化對外開放,推動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制度創新是自貿區建設的核心。根據國家對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部署,青島片區從一開始就改變了以往按投資、貿易、金融、政府職能轉變四大模塊設計的模式,而是更加強調制度創新對產業發展的促進功能,更加強調各個自貿試驗區的差異化發展定位。
兩年來,青島自貿片區圍繞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深化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等領域,深入開展首創性、差異性、集成性改革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
實施進口原油“先放后檢”監管模式后,青島實華原油碼頭有限公司無需等待海關實驗室檢測結果,可立即卸貨、轉運,放行周期從2至3天壓縮到了半天,每船原油可節省100多萬的船舶滯期費和租罐費,平均每噸降低成本4塊錢。同時進口原油提貨速度加快,提升公司罐容周轉效率35%。青島片區率先實施的這一模式,已經在全國復制推廣。
這只是其中一例。翻看青島自貿片區兩年的制度創新成績單,可謂含金量十足。

目前,國家賦予青島片區的106項試點任務全部實施,總結形成143個創新案例,平均5天推出一項創新成果。其中,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模式”等13個創新舉措在全省復制推廣,“貨物儲運狀態分類監管”“創新中轉集拼業務模式”創新舉措獲國務院自貿試驗區部際聯席會議簡報刊發。
制度創新使得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讓青島片區市場主體的活力迅速增強。兩年來,片區新增納稅主體8841個,是成立前該區域納稅主體總量的72.6%;新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23個,累計達到115個;外貿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30多個百分點,每平方公里實際利用外資是全國自貿區平均水平的1.7倍。
日前發布的“2020-2021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青島片區制度創新指數在全國第五批19個自貿片區中排名第三,其中貿易便利化排名第一,投資自由化、金融改革創新、政府職能轉變等三項指標排名第三。
普華永道中國綜合商務咨詢合伙人周矞雯受邀線上參會,對青島自貿片區兩周年建設成效進行了綜合評價。普華永道認為,青島片區以海洋強國戰略為支撐,充分發揮“航運貿易金融”耦合發展、創新驅動、日韓合作等優勢特色,已基本形成投資更加自由便利、貿易更加自由便利等在內的“六個更加自由便利”的制度創新體系。
02、新起點,新使命,新機遇
“在自貿試驗區的空間布局中,青島片區居于十分突出的戰略位置。”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絲路研究院(海口)首席專家、院長張湧表示。
張湧39歲成為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首任政策研究局局長,全程參與并見證了上海自貿區從構想到成型、最終落地,對自貿區有著深刻見解。他分析說,RCEP的簽署,對于青島在更大范圍內布局產業鏈和吸引高水平外資提供了新的重大機遇;青島港有很大的增長潛力,應該從自貿試驗區加大對外開放壓力測試的高度深入研究,不負國家賦予青島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中心的重托。

孫進濤/攝
受貿易摩擦和全球疫情等影響,國際經貿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也孕育著新的機遇。當前,跨境電商進出口、離岸轉手買賣等新型國際貿易逆勢上揚,境內外聯動的科技創新尤其是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研發活動更加活躍,基于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跨境服務貿易、動漫游戲和音視頻等數字內容進出口、新型離岸服務外包異軍突起。
這些,都為青島片區提供了嶄新的希望和可能。實際上,青島片區已經在跨境電商方面持續發力,今年上半年,青島片區完成跨境電商進出口額52.04億元,同比增長390%,是去年全年的1.2倍。

孫進濤/攝
“有了兩年來打下的良好基礎,青島片區完全有條件在貨物自由貿易領域繼續領先全國,也完全有基礎有優勢打造面向未來的新型自貿試驗區。” 張湧建議,青島片區應更加注重國際中轉、集拼、分撥和多式聯運,更加注重面向東北亞和“一帶一路”的雙向投資、跨境融資,更加注重證照分離、證照聯辦、準入即準營、拿地即開工,更加注重打造東北亞供應鏈管理中心。
03、關鍵是打好“創新牌”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提出“要圍繞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積極推動制度創新,以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對自貿區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為自貿試驗區未來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島片區唯有繼續打好“創新牌”,才能鞏固和擴大自身優勢,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更大力度謀劃和推進。青島片區召開創新發展大會上,“區關港”“區稅銀”“政區法” “建行自貿金融”和“區企工業互聯網”5個創新實驗室會上同步揭牌。青島片區將聯合海關、稅務、司法以及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共同加快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生態。

張進剛/攝
其中,“區關港”聯合創新實驗室由青島片區、黃島海關、山東港口青島港多方共同打造,將推動油品業務創新突破、支持跨境電商加快發展、推進查檢業務標準化智能化等。該創新機制將為海關開展深層次改革創新提供配套服務,為青島片區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國際合作提供實踐載體,為山東港口青島港提供更多便利化舉措。
創新發展離不開人才集聚。會上,智城·山東自貿區(青島)國際人才社區揭牌,將營造一流“類海外”人才發展環境,面向全球集聚優秀外籍、留學歸國人才以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本土人才。

張進剛/攝
制度創新是自貿區建設的核心,是實現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會上,青島自貿創新研究院揭牌。該研究院由青島片區聯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專家力量成立,將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基礎性制度等開展深層次改革,在促進國內外貨物、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自由流動方面加大制度創新力度。

張進剛/攝
“青島片區將繼續聚焦特色優勢領域,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以建設一流自由貿易園區為目標,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進一步深化聯動創新機制,依托聯合創新實驗室和自貿創新研究院,推動制度創新再深入、開放發展再提速,為廣大市場主體營造更加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助力各方實現互惠共贏發展。”青島片區制度創新部部長葛建軍說。
要做好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這篇文章,必須發揮好自貿區的引領作用。站在新起點,以更大力度推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青島正在開啟新時代的美好未來。
作者 | 王凱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