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牢防線,守好青島“空中門戶”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構建全鏈條、全天候閉環管控體系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4日訊 青島是我國重要的口岸城市、旅游城市,作為對外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肩負著“外防輸入”的重任。轉場以來,青島機場集團統籌做好轉場運行保障與疫情防控等工作,形成了全鏈條、全天候疫情防控閉環管控體系,努力為青島守好“空中門戶”。
登機前,工作人員為乘客進行手部消毒。 劉棟 攝
轉場10多天以來,膠東機場航班起降架次和客流穩步提升。這幾天,航班起降日均接近300架次,客流量超過2萬人次。在膠東機場入口處,記者看到,旅客必須佩戴口罩、出示動態健康綠碼,經過防爆檢測和紅外測溫儀自動體溫檢測后,才能被允許進入航站樓出發大廳辦理值機手續。“轉場以來,我們實施了3個‘百分百’措施,嚴把旅客入口關。”青島機場集團地面服務部國內客運室經理王金玲告訴記者,在航站樓入口處、國內進港信息檢測處均設置健康碼查驗點,配備專人查驗動態健康碼,確保所有進出港旅客100%佩戴口罩、100%體溫檢測、100%動態健康碼查驗。如果旅客出現體溫異常或發熱等狀況,工作人員會及時啟動應急處置預案,將旅客第一時間移交衛生防疫部門處置。同時,還會封閉旅客途經的通道,全面消殺后再重新開放。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確保運行安全的前提下,膠東機場壓實壓緊各項防疫措施,對航站樓空側、陸側實行全開放式通風,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將航站樓按照“風險等級”劃分為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特殊區等不同等級區域實行科學分類消殺。設立A指廊為中高風險地區航班專用指廊,并設立專用行李轉盤,最大限度減少高風險地區來青人員與其他人員交叉的風險。為防止新冠病毒因空氣流傳播,機場全面梳理排查國內國際到達區空氣交叉區域,制定國際、國內物理隔離改造項目實施方案,對存在交叉的區域實行全封閉物理隔離。
出發大廳里人頭攢動,不時有拎著行李箱的旅客進入。身穿紅色馬甲的機場服務人員在大廳里隨處可見,協助有需要的旅客辦理值機等手續。“在服務旅客的同時,我們還是‘防疫宣傳員’,發現旅客有不規范佩戴口罩等情況將及時進行提醒糾正。”一位工作人員說。
記者注意到,為更好地滿足旅客防護需要,航站樓各公共區域均配備了免洗手部消毒液。工作人員也會主動引導旅客進行手部消殺。“疫情時期,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配合機場各項防疫措施,同時做好自身防護。”自助辦理完行李托運手續后,準備乘飛機到成都出差的趙先生拿起了免洗手部消毒液,主動進行了手部消殺。
與其他場所相比,機場的疫情風險較高,做好員工的自身安全防范十分重要。為此,青島機場集團建立了員工“一人一卡”健康管理臺賬,包括疫苗接種、核酸檢測、體溫檢測等信息,并實施動態管理。員工在工作期間,嚴格按照崗位風險等級穿戴防護裝備,對從事入境客貨保障的服務人員實施防護裝備穿戴全流程的督查監管。對機場集團、外包單位、商家等全體機場工作人員實行核酸檢測分崗分級定檢,重點加強入境航班保障服務人員的核酸檢測力度,為廣大員工筑牢安全防線。(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劉聰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