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8月27日10版

部分醫院院區內設施缺乏維護,禁煙區不控煙,如廁不方便;院區外秩序缺乏管理,車輛亂停放,商販占路經營——
醫院及周邊:秩序亂糟糟,亟需“對癥下藥”
作為城市的窗口,醫院展示著社會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水平。近日,多名市民向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一些區市醫院的院區及周邊存在環境臟亂差、秩序混亂的問題。“醫院是為市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公共場所,理應環境整潔有序,主管部門對待醫院及周邊的問題,也應該像治病一樣及時問診、準確用藥,做到藥到病除。”一名市民在采訪中表示,希望主管部門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
問題1:
禁停路上車輛亂停
醫院門前卦攤占路
近日,有市民致電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市第八人民醫院院區外商販占路經營,禁停道路上存在亂停車現象。
市第八人民醫院位于李滄區峰山路84號。8月22日,記者前往李滄區峰山路84號附近探訪。峰山路是李村商圈主要道路之一,道路東側規劃有收費停車位,靠近市第八人民醫院一側是有“全路段禁停”標識的機動車道。然而,在醫院門口兩側的道路上,亂停車輛頻繁出現。

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門外的人行道被商販貨車和遮陽棚占據。
“這些車輛多數有駕駛員坐在車上,遇到交警巡查,就將車輛發動,做出準備離開的樣子,等交警離開后繼續將車停在原地。”一位患者家屬告訴記者,在醫院東北側一條通往居民區的消防通道上,多輛機動車停在禁停標識下面。

記者留意到,在通往醫院東門的人行道上,多個寫著“問健康、算命運”的卦攤在路邊占路經營,攤主不時向進出醫院的市民招手攬客。靠近醫院門口的人行道更是路堵難行:賣氣球的游商浮販、亂停的外賣電動車、商販三輪車等雜亂無章,將人行道重重阻隔。醫院大門右側掛著“全國模范愛嬰醫院”“青島市涉外定點醫院”的銘牌,銘牌前的人行道被一個4米見方的遮陽棚占據,遮陽棚下堆放著游商浮販的小貨車等物品,盲道也被壓在小貨車下面,進出醫院的市民只能從剩余一米多寬的人行道上繞行。

從醫院東門至南門約100米的距離,臨街門頭店鋪林立,許多商家將物品擺放在人行道上占路經營。一家烤肉店鋪將1.5米高的烤箱放到店前人行道上招攬生意;醫院南門右側一家超市則將舊保鮮柜長期放在人行道上,當儲物柜使用……
“亂糟糟的環境給患者帶來了不好的診療體驗。”市民郝先生希望醫院周邊環境秩序能得到治理和改善。
問題2:
禁煙標識形同虛設
門診樓內落有煙蒂
根據2013年出臺的《青島市控制吸煙條例》,供公眾進行社會活動或者提供購物、餐飲、住宿、醫療衛生、教育培訓、休閑娛樂健身等服務的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然而,有多位市民向青島日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我市部分醫院禁煙效果不佳,禁煙區域存在吸煙現象,破壞了醫院的整體環境。
即墨區人民醫院就是被市民投訴存在室內吸煙現象的醫療機構之一。8月21日,記者來到即墨區人民醫院實地探訪。一進門診大樓,記者看到了一塊近一人高的宣傳牌,上面寫著“本區域全面禁止吸煙,違者罰款200元”,提示語下面標明了投訴電話。當記者走進一樓衛生間時,小便池中存有煙蒂。隨后,記者又到二樓、三樓和四樓衛生間依次查看,每一層都是同樣狀況。

即墨區人民醫院門診樓擺放的禁煙標識
即墨區人民醫院衛生間里的煙蒂
該醫院的急診樓樓體外墻上同樣掛著“禁止吸煙”的標牌,兩位男子就在距離標牌不遠處吸煙。記者走進一樓衛生間,一個廁所隔斷間飄出了香煙味,現場并無管理人員查看提醒。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住院部樓梯間有大量煙頭
市第八人民醫院也存在室內吸煙情況。8月22日,記者從醫院南門進入院區看到,急診樓門前不斷有叼著香煙的男士經過。記者隨后來到急診樓西側的住院部,沿樓梯間步行上樓,聞到一股煙味。在二樓至九樓的樓梯間轉角處,窗角臺階上都有煙頭、煙盒,地面上落了不少煙灰,木質扶手留有掐滅煙頭時的燒灼痕跡。
禁煙區域不禁煙的狀況令就醫患者反感。“作為醫療機構,醫院應該在禁煙方面做表率。”市民吳先生認為,醫院應切實加強管理,發現有人吸煙要及時勸阻,有煙蒂積存應及時清理,把禁煙工作落到實處。

問題3:
基礎設施缺維護
患者如廁遇“尷尬”
公共衛生間臟亂、洗手設施損壞、候診椅老舊……部分醫院基礎設施缺少維護的問題也是市民近期吐槽的話題之一。“醫院人流量大,衛生間卻沒有洗手的地方,太糟心了。”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萊西市市立醫院衛生間的洗手設施已損壞多日,無法正常使用。

近日,記者來到萊西市市立醫院實地探訪。醫院內,人流密集,記者隨機進入二樓的女士衛生間,一個拖把放在了洗手臺里。洗手臺的水龍頭手柄已不知去向,隔間的地面臟污,部分排泄物、手紙散落在地上。

在萊西市市立醫院衛生間,拖把放在洗手臺里,水龍頭零件缺失。
“公共洗手池放著拖把,如廁環境這么臟,讓人看著尷尬又反胃。患者的抵抗力本來就弱,也不知道會不會傳播疾病。”陳女士見狀有些生氣,“三樓的女士衛生間存在同樣的問題。”
醫院衛生間設施缺乏維護絕非個例。萊西市中醫醫院的設施破損問題同樣被公眾詬病。記者在現場看到,部分衛生間內的隔間門已經損壞,被放置在墻的一側;天花板吊頂部分脫落,露出了多個窟窿,隨時有掉落的風險;擺放在衛生間門口的椅子銹跡斑斑,難以看出原本的顏色。在即墨區人民醫院,記者看到,廁所天花板吊頂存在損壞、空調顯示屏碎裂等多處隱患;衛生間的隔板上刻畫著不少低俗的小廣告。

即墨區人民醫院衛生間里的小廣告。
即墨區人民醫院破損的空調控制器。
“作為醫院的一部分,醫院衛生間應該和其他區域一樣保持干凈整潔,為患者和家屬提供基本的服務設施。”市民李女士建議道。(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記者點評
“望聞問切”治頑疾
醫院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單位,也是市民看病就醫的重要場所。醫院及周邊環境秩序的管理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座城市的溫度。
近年來,我市各部門聯手提升市民的就醫環境、改善醫院周邊的停車難等問題。每次集中治理整頓后,有些問題會收到一時之效,去掉一些局部“病灶”,但一些頑疾很快就會“舊病復發”。
根治頑疾,需對“癥”下藥。那么,“癥”又何在?客觀上,由于醫療行業的特性,醫院周邊存在交通、餐飲、購物、醫藥等剛需,商販聚集、車輛亂停、公共設施損壞等諸多問題由此而生,給市容秩序和醫療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主觀上,相關部門存在監督不到位、檢查不嚴格、制度未落實的短板。
對待醫院及周邊環境秩序的頑疾,需用“望聞問切”的方法,細化“診療方案”,做到“及時用藥、藥到病除”,并定期復查,防止反彈復發。
“望”就是要深入一線,掌握實情。頑疾問題回潮無人管,肯定是日常巡查工作沒到位。占路商販不是一時聚集,公共設施也不是一天壞掉。勤巡查,就能及時發現亂停亂占、設施破損等問題,及時治理,才能防止小恙成大病。
“聞”就是要放低姿態,傾聽民聲。暢通投訴渠道,充分利用網絡新技術,在投訴平臺使用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收集市民反映的問題,多方傾聽居民聲音,迅速做出反應。
“問”就是要主動詢問,收集民意。問的目的不僅是發現問題,更是通過一問一答,系好部門與市民之間的紐帶。問計于民,納八方良策,積極找對策尋出路,借助群眾的智慧,對癥下藥,讓治理工作更順暢。
“切”就是要切中要害,解決難題。找準頑疾根源,切中問題核心,建立整改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在治理過程中落實督查、考核、問責和正向激勵機制。如建立回頭看檔案,定期查漏補缺;規范考評問責制度,讓實干者有為有位,讓失職者受到懲戒。
秩序治理非一日之功,治理頑疾需綿綿用力。主管部門需發現癥結、理順機制,推動問題得到全面有效解決,最終達到改善市民就醫環境、提升城市溫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