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幸存的戰友抱著必死的決心,以血肉之軀,沖向了敵人的坦克。當時有人問我怕不怕死,我說‘早死晚死,都是為了人民’……”這是曾參加上甘嶺戰役的王傳柱老人在青島大學給同學們的演講,聽到這里同學們眼里都包含著淚水,爆發了一次又一次的熱烈掌聲。
郁達夫曾在魯迅先生追悼會上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也是一個擁護敬愛英雄的民族,正因如此中華民族才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經久不衰。聽了王傳柱爺爺的故事,青大學子們深受感動,為“戰斗英雄”王傳柱爺爺寫了回信。
為學習和弘揚“紅色精神”,青島大學學生會組建了“青春泗水行”紅色主題實踐團,前往濟寧市泗水縣進行紅色宣講與回訪退伍老兵王傳柱。7月25日,實踐團抵達泗水縣北部的黃土崖村,為村里留守的孩子們講述了抗美援朝與老兵們的故事。孩子們非常感動,為退伍老兵王傳柱爺爺寫了一封封書信,并錄了一段給爺爺祝福視頻,在最后給爺爺敬了少先隊員禮。7月31日,在建軍節的前一天,我們實踐團在泗水縣退役軍人協會的帶領下回訪了“戰斗英雄”王傳柱爺爺,給爺爺朗誦了青島大學的學生寫的信件。我們在看望王傳柱爺爺時,爺爺始終跟我們強調要好好學習,建設好我們的國家。在問到爺爺為什么參軍時,爺爺用堅定的話語回答了我們:“就是為人民為國家為家鄉!為了多殺幾個敵人!”臨走時,我們為爺爺播放了提前錄制好孩子們送給爺爺的話的視頻,爺爺很感動。那一刻,“80后”老黨員、00后團員與少先隊員同框出現,也意味著,傳承“紅色精神”的接力棒交到了我們手上,我們會從英雄們身上學習,把這個接力棒傳好。正如信中所寫那樣,我們堅信,英雄的鮮血不會白流,堅信歷史不會忘記您:人民不會忘記您當時金戈鐵馬,柴米油鹽,生死榮辱,已如浮云。將民族英雄的故事與“紅色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當今,許多年輕人喜愛追星,但我認為王傳柱爺爺這群為了祖國奉獻犧牲的英雄戰士更應該成為我們的偶像。前段時間,網絡上一個患有阿茲海默癥退伍老兵爺爺錯把山竹當作炸彈,用身體壓住并對周圍的女孩說快跑,看哭了許多人。在幸福和平的當下,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我們不應該忘記那么一批人,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與獨立,用自己的血肉鑄成國家新的長城,讓我們挺起了脊梁。

在我們實踐過程中,準備拜訪吳從法老先生,非常遺憾的是老人在我們拜訪前兩日去世了。我們準備的計劃被打亂,于是我們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回訪,為戰斗英雄獻上花圈與深刻的緬懷。在世的抗戰英雄漸漸離開,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他們這一生一直為民族獨立與國家富強而奮斗,他們吃了一輩子的苦也從未向他人透露半句。我曾經不知道拜訪抗戰英雄、退伍老兵的意義,后來親身經歷,看到他們和我們交流時滿意的微笑,才發現他們吃苦一輩子換來我們這代人的和平與幸福,想要的是我們大家的肯定。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是我們這代人需要銘記于心的人。正如郁達夫所說的那樣“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幸運的是中華民族從不缺英雄,更加幸運的是,中華民族更是一個懂得擁護愛戴英雄的民族。宣傳弘揚紅色精神,多注視些老兵。擁護愛戴我們的民族英雄們,將傳承紅色的“接力棒”在我們手中更好的傳承下去,以青春之名,傳紅色記憶!(文/盧保旺)

實習編輯:潘新宇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