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總會來的!
本周,在巨大的爭議中,“天府少年團”宣告解散。這個由7名男孩組成、成員平均年齡只有8歲的組合,從成團出道到宣布解散,只有短短4天的時間。
有網友戲稱:“這到底是‘養成’,還是‘育兒’”,也有網友對低齡偶像的出道表示擔憂:“為什么要把孩子當成賺錢的工具?是娛樂圈太浮躁還是錢太好賺?”

四天鬧劇,一場荒唐。面對質疑,“天府少年團”所屬經濟公司在回應中強調,“不是把孩子當作賺錢的工具”“不做飯圈文化,沒有資本運作”。然而有網友注意到,在該團出道之前,就有人發布該團成員的視頻,還號召粉絲領取“應援物料”,到場外支持應援。出道當天,部分成員的“粉絲后援會”在網上公告“招新”,并表示將與公司對接應援色、粉絲團名稱等。
經紀公司方面的說法還有待調查。但公眾對于低齡偶像養成和“飯圈文化”亂象的憂慮無疑是真切的。
近年來,以偶像低齡化為代表的畸形“飯圈文化”,誤導著大批年幼粉絲,讓他們非但沒有收獲積極向上的榜樣力量,反而成為利益“怪圈”的犧牲品。瘋狂打榜、氪金投票、“倒奶”亂象,一些經濟公司利用低齡偶像,吸引粉絲的目光,想方設法增強他們與偶像之間的粘性,在所謂的“養成”中賺得盆滿缽滿。如此循環之下,更多資本想要從熱火朝天的偶像經濟中分一杯羹,更多還未成年的偶像被推向市場。
警惕“揠苗助長”式的年少成名,別讓“金色童年”只剩“金錢”,毀了童年。過分追逐低齡化的偶像“養成”產業,不僅使小偶像們過早地進入復雜的娛樂圈環境,脫離正常的學習生活,也向全社會傳遞著“長大當明星”“出名要趁早”的錯誤價值觀。
除了打榜投票、花式應援,謾罵互踩、“斗士上癮”也是“飯圈文化”的一大“病癥”。前幾天,流量明星接連“塌房”的風波還未平息,演員趙麗穎的粉絲因為新劇角色一事,在微博上拉踩引戰、宣揚抵制,引發罵戰。微博因此關閉了2000多個賬號。

這場粉絲號稱“不怕鬧,就怕沒聲兒”的“飯圈”風波,讓一眾網友大跌眼鏡,直呼不解。深度捆綁之下,粉絲對于偶像的愛不僅停留在經濟范疇,更向著價值觀領域延伸,一言不合就開撕,掀起“飯圈”江湖的“腥風血雨”。這背后,除了粉絲的盲目站隊,部分后援會、營銷號也在暗地里煽風點火,營造出部分藝人被打壓、被欺負的現象,刻意拉踩、煽動輿論,讓粉絲們心疼,進而為守護偶像而PK。
層出不窮的“飯圈”鬧劇和亂象一再提醒我們:“飯圈文化”中的網絡暴力和污濁之氣,正在從網上蔓延到網下,帶歪了粉絲,帶壞了青少年,也將影視行業搞得烏煙瘴氣,到了該徹底整治的時候了!
8月27日,中央網信辦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嚴管明星經紀公司、規范粉絲群體賬號、嚴禁呈現互撕信息、不得誘導粉絲消費、嚴控未成年人參與等10項要求。十條舉措,條條切中要害,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及演藝氛圍,找準了切入點和著力點。
治理畸形的“飯圈文化”,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盡快有針對性地立法修法,堅持露頭就打、從嚴從重,規范引導網絡文化行業理性自律,建立粉絲社群管理機制,壓縮一切平臺和資本“操縱”粉絲的空間和可能,營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當然,明星藝人也該加強自覺和自律,做真正的優質偶像,發揮更加正向、積極的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