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1噸紡織品需要100噸淡水,資源的消耗和污水的排放是長期以來制約紡織業發展的一個難題。青島即發集團不僅攻克了這一世界級難題,而且其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產業化也實現重大突破。

在位于即墨的即發集團,世界首條且最大的智能化無水染色產業化生產線正在運行,紡織染色不僅不用水,還將時間壓縮到了不到以前的一半。東華大學教授、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毛志平說:“我們都知道中國已經是世界紡織強國,但真正的單項技術來講,還很少有技術是中國第一個實現產業化的,無水染色技術就做到了這一點。”

即發采用的技術,是德國科學家30年前提出的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技術。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健說:“二氧化碳超臨界的時候,才有溶解能力,把染料溶于超臨界二氧化碳,完成了上染。退出超臨界的時候,二氧化碳變成液態,染料成固體了,我們就可以實現液固分離,所以整個過程沒有水?!?/p>

30年前的理論,為何直到今天才在山東變為應用并實現產業化呢?這與山東近年來鼓勵科技創新的環境息息相關。這幾年,山東不斷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即發集團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山東完善的工業體系,實現了資源的整合、創新?!把b備達到產業化的要求,在全世界范圍內還是沒有。比如說閥門,高壓高溫情況下,能夠不泄露的閥門,能夠適應超臨界狀態的閥門,也沒有現成的。最后,我們通過跨界,和這種相關研究機構,航空航天、核電這些領域進行合作,終于研發成功了,第一個閥門花了25萬?!鼻鄭u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萬剛告訴記者。

研發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歷時7年花了一億元,這樣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萍疾块T幫助即發申請市級、省級創新中心和省重點實驗室,通過搭建平臺,解決科研機構和高校人才參與企業利潤分配的瓶頸。同時,省市區三級政府部門在資金上給予梯次支持。青島市即墨區科技局副局長黃濤說:“在小試的時候,青島的智庫基金800萬及時投入進來;在中試的時候,我們即墨區的重大專項,給予了500萬的資金支持,確保它的中試完成;關鍵的產業化階段,省里重大工程又給予了1150萬的資金扶持,每一筆資金都在最關鍵的時候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

據統計,現在全國紡織業染色每年用水達到20億噸,超過三個杭州西湖,無水染色技術市場空間巨大,其高效、節能、環保的新型制造工藝,對于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有積極推動作用。目前,圍繞即發的生產線和40多項專利,國家相關標準正在制定。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萬剛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已經實現的產能是年產1000噸,產業化示范線成熟以后,作為整個行業復制推廣的模板,應該是沒有問題?!?/p>
責任編輯:張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