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1日訊 為進一步豐富轄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擴大公共文化覆蓋面,讓居民能夠得到更多文化藝術上的滋養。近日,市北區文旅局組織開展的“悅動市北”社區公益課堂“大眾藝術普及公益課”走進興隆路街道海云社區,在社區文化服務中心開設“變廢為寶,廢物利用—手工制作”公益課堂。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已漸入人心,授課老師以垃圾分類為切入點,倡導社區居民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過點滴細節樹立環保理念,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在隨后開展的授課中,老師利用廢舊塑料礦泉水瓶、廢舊畫報雜志、布條等廢棄材料,親自示范漂亮美觀的收納盒的制作過程,通過老師的演示,學員們見證了廢棄物“重獲新生”的過程,看到一件件漂亮而精美的手工作品,學員們熱情高漲,紛紛迫不及待制作起來。
“原來這些東西都是寶貝,做出來一點也不比買的差!”李阿姨拿著自己剛剛制作完成的收納盒驚奇地說道,“我很喜歡參加社區公益課堂,學習內容非常新穎,在社區就能免費上老年大學,也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生活”劉阿姨由衷地贊嘆道。在活動現場,廢舊物品通過巧手阿姨們的精心構思,一個個“華麗變身”,以嶄新的面貌重獲生機。阿姨們互相欣賞著彼此的作品,激動的討論著回家之后還可以怎樣利用其他廢棄物繼續改造,看著由最初的構想到通過裁切粘貼將廢棄物一步步進化成最終的驚喜,阿姨們享受了勞動的快樂,體會了成功的喜悅,更重要的是,“節能環保”、“資源循環”等理念已然在眾人心中埋下了種子。
“悅動市北”社區公益課堂作為市北區政府區辦實事項目之一,已經陪伴著社區居民走過了四個年頭,興隆路街道以黨建為引領,將文化藝術與環保理念深度融合,海云社區“變廢為寶,廢物利用——手工制作”公益課堂作為“悅動市北”系列公益課堂中的一節,以藝術的形式,不斷倡導文明環保的生活方式,有效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接下來,為不斷促進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能力提升,興隆路街道將繼續以社區文化服務中心為主陣地,以“文化惠民、文化樂民”為理念,組織開設各類公益課堂,使居民群眾時刻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歸屬感,促進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的形成。(通訊員:鮑捷、譚靜文)
責任編輯:馬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