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1日訊 9月11日,“鄉脈印記·方寸氣象”嶗山百村村名篆刻藝術云展啟幕。該組作品是篆刻家、嶗山印社社長王海明歷時4個多月時間完成的,共展出篆刻作品140件,包括嶗山百村村名篆刻作品長卷和139件村名篆刻作品。
王海明和他的嶗山百村篆刻作品。
139個村莊有了篆刻符號
“鄉村,是嶗山文藝家創作的重要情感載體;篆刻,是傳承嶗山鄉村文明記憶的重要藝術形式。”嶗山區文聯工作人員介紹說。
2020年,嶗山區文聯以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為主線,積極推進“文藝回鄉”,實施“嶗山百村村名篆刻工程”,致力推動篆刻藝術更好地服務于鄉村的對外宣傳、文創開發和文明建設。
嶗山印社社長王海明是嶗山區文聯首批簽約制文藝家之一,多年來鐵筆耕耘,用心用情地創作了大量宣傳嶗山的主題篆刻作品。
2020年1月份開始,王海明承擔嶗山區文聯的“嶗山百村村名篆刻工程”的任務后,多次走進嶗山區的社區,走到居民身邊。“我是沙子口人,從小就喜歡書法,走到鄉村里,可以讓我更好地思考和學習。”王海明介紹,在創作期間,嶗山區有“七張村”、“八下莊”的說法,還有四個姜哥莊等,遇到同一個字時,需要用不同的手法來呈現。最終歷時4個多月后,整組作品順利完成。
王海明告訴觀海新聞記者,他在篆刻創作力求“一村一風格、一村一樣式”,靈活運用鐵線篆、漢印風格、寫意印風、肖形印、老宋體等多種篆刻形式,讓篆刻藝術生發于方寸之間、鑒賞于毫發之際,于鐵刀金石中凸顯出篆刻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境界,單獨欣賞每個村的篆刻印章,皆有文字造型之美、章法布局之美、工藝表現之美和金石自然之美。
首次展示嶗山百村篆刻
在嶗山區文聯,王海明向觀海新聞記者展示了這139件村名篆刻作品。每一方印章都印刻著一種濃濃的鄉情、鄉憶、鄉愁,不僅體現著篆刻家對嶗山鄉村的深情和熱愛,也蘊含著每個村莊的特色人文元素和別樣風物風情。
其中,馬鞍子村的“馬”字,就直接刻成一匹帶馬鞍的馬。大麥島、徐家麥島、王家麥島、還有大嶗、中嶗、南嶗、北嶗等,村名中有相同字,就在字體和形式上予以多樣變化,反復篩選、比較、再創作,力爭讓每一個村名都不相雷同、便于識別,使每個印章成為每一個村獨有的標識。
王海明說,在篆刻過程中,每一個村名都是反復考量方案,前前后后他用壞了6把刻刀。集中完成并展示139個社區的村名篆刻,這在嶗山區尚屬首次。本次云展平臺為“嶗山文藝”微信公眾號、“嶗山嘉匯”客戶端。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嶗山區文聯的積極推動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喜歡到嶗山采風、創作,助力嶗山區鄉村文化振興,他們愛嶗山、寫嶗山、畫嶗山、唱嶗山,為嶗山建設開放創新怡居的山海品質新城貢獻了更多文藝力量。(青報全媒體記者 陳勇 通訊員 仝莎莎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