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用活紅色資源開展沉浸式互動式黨史學習教育
讓黨員群眾感受到“原來黨史就在身邊”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9日訊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青島市充分運用各類紅色資源,開展沉浸式、互動式黨史學習教育,讓黨史人物更加立體鮮活、可親可敬,讓廣大黨員群眾感受到“原來黨史就在身邊”。
隔空對話,讓青少年與黨史人物“相遇”。“我現在臨死之時,謹向最親愛的母親和親愛的兄弟們告別,并向你緊握告別之手,望你不要為我悲傷……”在劉謙初紅色文化園,一位青年代表正在深情誦讀劉謙初烈士的紅色家書,這是青島團市委開展“尋訪紅色印記 傳承紅色基因”青春紅色尋訪活動的一幕。活動中,革命先輩的形象變得更加鮮活起來。立足青少年接受規律,青島團市委創新黨史學習教育載體,通過實地探訪、開展跨時空對話等方式,讓青少年與黨史人物“相遇”。同時,注重結合青島特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挖掘青島歷史上深厚的紅色資源,線上線下結合講述青島特色的黨史故事。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舉行“紅色基因在傳承 聽老兵講述英雄故事”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從革命英烈、革命前輩的故事中汲取奮斗向前的力量和信念。
講好故事,激勵廣大黨員群眾不忘初心。“不求功之顯隱,但求事之為否;不求名之成敗,但求與眾之利害……我們今日所受的艱苦,便是明日所享的幸福;我們今日所流的熱血,便是明日燦爛的鮮花……大家可以從他留下的文字中,感悟他在短暫的24年間,強烈為國奮斗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革命、對人生價值的崇高理解。”今年以來,位于即墨區段泊嵐鎮的周浩然文化園人氣攀升,該園園長、革命烈士周浩然的六弟周法廉正為參觀者作“浩然精神與時代價值”主題宣講。自1960年以來,周法廉利用工作之余,挖掘、宣傳烈士事跡,2002年起,打造周浩然文化園,目前已形成一道、兩館、三壁、四場、十碑的總體格局。如今,年過七旬的周法廉已用三千多場宣講,持續講述著周浩然烈士的精神,激勵大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平度市開展紅色足跡尋訪活動,圍繞“城市紅色傳承”,發布平度紅色地標資源圖譜,打造紅色打卡地,開通3條覆蓋全市的紅色旅游巴士專線,市民乘坐紅色公交,開啟紅色之旅,重溫紅色記憶,汲取精神力量,將家門口的“紅色打卡地”變成精神上的“紅色加油站”。
藝術再現,用身邊的英烈教育身邊的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青島打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人民·江山》,用恢弘的藝術形式展現中國共產黨走過的百年光輝歷程,引領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了解百年黨史、賡續紅色精神血脈。西海岸新區深入挖掘“泊里戰役”紅色資源,精心編排紅色歷史題材舞臺劇《那年紅旗那年雪》,再現了青島人民與八路軍聯合抗戰的紅色歷史。以親歷、親見、親聞反映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策劃制作30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足跡——紅色西海岸》,分為紅色記憶、砥礪前行、筑夢騰飛等篇章,打造了黨史學習教育新平臺。根據西海岸的第一位共產黨員——薛文英的英雄事跡,正式出版紅色讀本《薛文英》,用身邊的英烈教育身邊的人,號召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做新時代的奮斗者。(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琪琪)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