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的兒子樂樂今年兩歲半,雖然長得個頭不矮,但體重卻很輕,看起來一點肉肉都沒有。
小艾說,兒子之所以長得瘦弱,都是因為不好好吃飯,而且極其挑食。每次喂樂樂吃飯時,他都賴賴嘰嘰的不愿意吃,而且總嘟嘟囔囔地說:“我不想吃蔬菜,我不想吃肉,我不想吃魚……”在大人的逼迫下在,他才能勉強吃幾口。
看到別的孩子狼吞虎咽地吃飯,小艾真是羨慕不已,真希望兒子什么時候也能這樣吃飯,可樂樂平時能吃的食物種類非常有限。
除了吃飯問題,更讓小艾焦憂的是,她經常出差,每次走樂樂都會大哭大鬧不讓她離開。
媽媽不在家時,樂樂只跟姥姥親近。小艾特別擔心,明年樂樂就該上幼兒園了,他這個樣子,能適應集體生活嗎?
一項研究發現,對一些孩子來說,挑食不僅僅是不吃蔬菜或者魚和肉那么簡單,這種現象背后可能暗藏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一篇發表在美國《兒科》雜志的文章顯示,在2至6歲的孩子間,超過五分之一的都是“挑食者”,他們中的大多數也只是挑剔,但是有百分之三孩子的食物攝入量受到了限制。
更重要的是,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有選擇性飲食行為的兒童,其患上社交焦慮、普遍焦慮甚至抑郁癥的可能性幾乎是不挑食的兒童的兩倍。這一情況,可以用“避免性限制性食物攝入障礙(ARFID)”這一術語來形容。
此項調查結果也可以幫助父母更好的理解孩子挑食的行為,有時候并不是因為孩子本身固執才不吃飯,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某些食物的氣味感到厭惡,或者是孩子對嘗試新食物會感到焦慮。
在某些情況下,飲食攝入量受限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不僅是孩子,父母也會感覺到壓力。如果對孩子來說每吃一頓飯都像是打仗一樣,那么父母最好要帶孩子去看一下的兒科醫生了,這樣才能找出病因,從而解決問題。(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李慧)
你家的孩子挑食嗎?你有沒有發現他在性格方面有內向的傾向?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有心事,找慧姐,慧姐會解小心結。(互動郵箱:zaobaoqingsu@126.com) 更多內容請關注“觀海·傾訴”頻道。
責任編輯:李慧